我今天28岁,最焦虑的不是眼角的鱼尾纹

强烈给你推荐一个朋友:F小姐。
文青这个词被用烂了,可如果F小姐不是文青界的扛把子,我把小新这个名字倒过来写。
她喜欢逛博物馆、美术馆,甚至要打飞的去看展。
她有很好的审美品位,衣食住行她都有涉猎。
你以为她只能谈艺术吧,结果我跟她谈起摇滚和悬疑小说照样停不下来。
如果你生活需要一点灵感,可以看看她如何又作又快乐。如果你急需一个美学砖家来拯救生活品味,我建议你关注她。
|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长按关注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变老?
去练瑜伽,看着二十出头的鲜肉轻易就把身体折叠成Z字形的时候。我感觉即使自己筋膜撕裂,也没法逞强变成这个形状。
要是轻易弃疗不做瑜伽吧,我又没有更好健身方法——试过许多,只有瑜伽最适合我。到了28岁,必须要健身了。
年龄增长最快反应在新陈代谢上,已经不是吃多少能消化多少的年纪。身上长的所有肥肉,都是以往“饭罪”的呈堂证供。
▲via@lorrainesorlet
在不同场合听说过女明星怕老的故事。周迅拍《如懿传》那会,看见自己的鱼尾纹,每天早上起来坐在沙发上就开始哭。吴昕说熬夜以后根本不敢照镜子,一看自己法令纹又深了一些。看到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鲜肉,不知所以就无名火起。
后来吴昕因为上某综艺节目成了热门话题:吴昕的日常生活,砸太多时间在化妆、护肤上,她还有狂磕保健品的习惯,一下吃好多种。
她又忍不住和朋友哭诉,主持节目那么多年,害怕别人议论自己“这么多年一点长进都没有”。所以她才如此焦灼地要抓住美貌这根稻草。
年龄可以对女人造成多大焦虑,吴昕便是终极例子。
▲via@lorrainesorlet
对于陷于深渊焦虑的女人来说,镜子真的是一件神奇的物品。你越不想看见什么,就越看得清晰。你的所思所想,在镜子前无所遁形。
但劝我说一句,别害怕镜子,请正视它。女人应该像伍尔夫笔下的奥兰多一样,赤身裸体地站在镜子面前,诚实直视你所有的疤痕、皱纹、斑点和文身。
从身体发肤,到头脑意识,好好认清自己。无论有多少瑕疵,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
衰老,并不可耻。
▲via@《奥兰多》
今天,我正式踏入28岁。对年纪稍长的人来说,我还算处于青春年岁。但我又离所谓鲜肉年龄太远了,算属于“初老期”。
岁月对我的面容还比较友好,没在眼角留下什么痕迹。但对我和好多朋友来说来说,初老最让人焦虑的事怎么也轮不到皱纹。
蒋方舟是“30前焦虑症”典型患者,《圆桌派》里她说,“现在一切都快,淘汰速度也变得飞快,到30岁的时候,甚至是一个人的收入曲线和职业曲线的顶端。所以越临近30岁,被淘汰感越发严重,似乎自己即将被社会抛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听过最扎心的28岁焦虑,来自于朋友Z:“毕业那么多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出来了,觉得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吧。”
▲via@Edward Le Bas
朋友Z是超级乐观派段子手,她的人生原则是“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不行就两顿”,可工作四五年了,突然辞去薪水颇丰的工作,悬梁刺股泡图书馆,准备出国留学。
前老板给她的钱不少,但红包不能使她快乐,留学是重新洗牌的机会。类似的例子,我身边不少。
不是每个人都像魏璎珞一路开挂打怪人生顺遂,更多人的生活轨迹是螺旋状的。不过照我看来,28岁的烦恼倒是种清醒和成长。
23岁时只敢求温饱,28岁有那么多烦恼,无非是想确认自身价值。28岁远远不到人生末期,我有很多朋友就是在28岁做出重要的抉择,包括我自己。
▲via@Will Barnet
某前辈28岁毅然辞去报社工作,去英国读书,回国后赋闲了一段时间,期间当然是迷茫的,兜兜转转,逐步当上主编,出了好几本书。
我,工作以来一直都是在做些文字工作。刚进媒体时,早就不是媒体的黄金高峰期了,同事如果没有升职的,便散的散走的走,自谋出路去了,多是去了多金的互联网。
但我比较佛,觉得只要有个安静写稿的位置便可。对我来说写文章是一个挖掘世界的过程,这过程使我快乐。
但到了28岁,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可能,不仅仅是写字。从几年前就些许矫情地给自己定下个规矩,每一年都要尝试一点新鲜的可能,比如21岁开始一个人旅行,又比如22岁一个人去吃米其林。
临近28岁的时候,我开了这个公号,算是对抗自己的焦虑,也和那些有所烦忧的人一起对抗时间吧。
▲via@Will Barnet
在这个公号,我想分享一些美,分享一些生活灵感。世界的速率太快,自从有了“倍速播放”功能,几乎没有一部爆款电视剧能逃脱被“1.25倍速”和“1.5倍速”播放的命运。
但我觉得有一些时刻依旧值得以“1.0倍速”和“0.5倍速”播放。比如说博物馆,在瞬息万变的都市里,它的美是永恒的不变的存在。
除此以外,今年我竟然开始着手一件完全超乎我舒适圈的事,逼着自己去接触物件、对接账本。这件神奇的事,有机会再与你们细说。
对我来说,年龄大了最可怕的不是眼角下垂,而是失去内心的天真。不是那种蠢头蠢脑横冲直撞的天真,而是通透、明媚和有趣。
30岁还有很多可能,这应该是当代人的基本共识:别用年龄给自己设限,尽管去生活、去晒太阳、去浪费时间,去拼、去玩、去试错。
▲via@visual_human
相比起18岁,我更喜欢28岁的自己。更年轻时,习惯小心翼翼不得罪任何人。我一个随性跳脱的水瓶座,工作时自发变成“讨好型人格”。现在想来,不过自信和底气不足。
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和底气,只需把事情做好即可,不必讨好谁,自然有人会看得上你。不要苛求自己成为一个全方位博爱型人士。
28岁是正好的年纪,不至于横冲直撞头破血流,也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拎得起Celine,也不畏背帆布包,不再盲买网红款。
经验多了,自然懂得该往哪儿去。
▲via@lorrainesorlet
有时和年纪更长的人聊天就有这个好处,你所有年龄的焦虑,他们都经历过。杂志社的前辈说,“30前焦虑症”只存在于30岁前,30岁那天,反凭空生出一种豪气。
“像我们那个年代,30岁就买房?想都没想过。住在单位租的小隔间里,还不够现在一个房间大,可谁着急?当下的日子过好就行。”
回过头来,生活就是如此,弯弯绕绕,却的确往着一个方向驶去。每个人节奏不一样,有早熟的,也有晚成的,反正终将找到那条路。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不好好生活,对得起钱吗?》
《为了去博物馆,我放弃了一个爱马仕》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我是F小姐,专栏作家
在这儿,跟你分享好物、艺术和生活之美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如果你对生活冷感,请到F小姐处挂号治疗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