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镇江有关的诗词

1.寻找15首左右关于镇江的古诗词
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2.与镇江有关的古诗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扬州和镇江为长江阻隔的历史
----------------------------------------
<;题金陵津渡>; 张承吉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
---------------------------------------------
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注释
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
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3.和南京有关的诗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 ①泊船——停船.②瓜洲——地名,在江苏省邗江县的长江北岸,与镇江隔江相望.③京口——在长江南岸,就是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④间——之间,相间隔.⑤钟山——在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的东郊.作者的家就在这里.⑥绿——吹绿了.⑦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⑧还——返回原来的地方.这里是指回家.【译文】 京口与瓜洲只一水相隔,与紫金山也只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堤岸,明月何时照着我回还.。
4.与镇江有关的古诗
1、《京口怀古二首·其二》——宋代释仲殊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译文: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的豪华奢侈,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化为尘。
当地的衣冠服饰已经不再是唐朝的式样,然而父老乡亲,依然可以津津乐道东晋时期的典故事迹。 历尽沧桑的万岁楼边谁在伴月吟唱,千秋桥上有人自在的吹箫。
世间兴衰,桑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耸立,垂杨花开叶落,江水潮起潮落。 2、《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唐代骆宾王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
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绿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
金绳倘留客,为系日光斜。 译文:一起去寻访戴颙的宅邸招隐寺,还是那样山石嶙峋,清泉汩汩,只是物是人非,令人感叹不已。
绿竹幽幽,红蕉红绿辉映,留恋忘返,恨不得用金绳把太阳拉斜,这样就可以多停留一日。 3、《华山畿·君既为侬死》——南北朝佚名 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译文:华山畿啊,华山畿,你既然已经为了我死,我独自一人又怎会苟活?若你可怜我此时的处境,就将棺木为我打开吧,我愿意陪伴你共赴黄泉。 4、《万岁楼》——唐代王昌龄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 日日悲看水独流。 译文:万岁楼屹立在江畔山巅,风风雨雨,不知过去了多少年,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年复一年高兴的看见山依旧还在,日复一日悲伤的看着水独自流动。 5、《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5.与镇江有关的古诗急,要快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水间,钟山隔数重山。
春风绿江南岸,明月何照我?描写扬州镇江江阻隔历史---------------------------------------- 张承吉 金陵津渡山楼, 宿行自愁 潮落夜江斜月, 两三星火瓜洲 张承吉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夜所写---------------------------------------------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丈高寒尚沙痕③ 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江南江北青山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江月初魄⑦二更月落深黑 江似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归卧莫识非鬼非竟何物 江山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已⑨田归江水 注释 ①金山寺:今江苏镇江西北江边金山宋山江 ②古认江源岷山苏轼家乡眉山岷江边镇江带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冬水位降所写曾听说江涨潮潮丈高岸边沙滩浪痕令想见种情形 ④泠:泉名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 ⑤归楫:金山船楫原船桨部代整体 ⑥两句意思:微风吹皱水面泛起波纹像靴细纹落霞映水金鱼重叠红鳞 ⑦初魄:新月初苏轼游金山农历十月初三所说 ⑧江炬火:或指江能发光某些水物(古亦曾记载木华《海赋》:阴火潜曹唐《南游》:涨海潮阴火灭)或月光诗看幻象原注:夜所见 ⑨谢:告诉江水:古发誓种式《左传》僖公二十四晋公重耳犯说:所与舅氏同者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流击楫誓曰:‘祖逖能清原复济者江苏轼认江炬火江神向示警所说自田产归隐江水由见现未能弃官乡实已事。
6.与镇江北固亭有关的诗歌
祝英台近 北固亭
年代:【宋】 作者:【岳珂】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颭。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年代:【唐】 作者:【李绅】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
年代:【唐】 作者:【罗隐】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
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
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题北固亭
年代:【宋】 作者:【王奕】
杜老当年识恨遗,与天争汉死奚疑。
伏羱犹忆分三日,老骥空悲混一时。
往事竟随东逝水,新题全是北来诗。
如今多景楼头酒,免得诸公赋黍离。
寓京口四首答汤菊庄兼简分司郑料院·北固亭
年代:【宋】 作者:【武衍】
三生结得润人缘,卮酒时来暖客毡。
北固儿童虽不识,也缘巾屦过山名。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年代:【宋】 作者:【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沁园春
年代:【宋】 作者:【李曾伯】
北固台端,南渡后来,无此伟人。自从容佐鼎,光华揽辔,几年中外,属目经纶。万灶炊烟,千艘漕雪,手整江淮如掌平。诗书效,看马腾士饱,酒好兵精。平生。馀事功名。岂管葛诸人能拟伦。暂牙筹游戏,小淹惟月,金瓯注想,便合为霖。沆瀣一襟,风流八咏,秋入诗坛如许清。为公寿,有黄花不老,长伴香名。
登北固山亭
年代:【唐】 作者:【李涉】
海绕重山江抱城,隋家宫苑此分明。
居人不觉三吴恨,却笑关河又战争。
登北固楼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沈约】
六代旧山川。
兴亡几百年。
繁华今寂寞。
朝市昔喧阗。
夜月琉璃水。
春风柳色天。
伤时为怀古。
垂泪国门前。
北固楼
年代:【宋】 作者:【李公异】
北固横江尽,东南第一州。
六朝都在望,回首倦登楼。
登北固楼
年代:【宋】 作者:【释法平】
不负南徐眼,来看北固云。
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
雨气生沧壁,秋声起夕曛。
半生流落恨,此日重殷勤。
讲北固山的倒是很多,讲北固亭的确是有点少
7.有关镇江的诗词
游金山寺①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注释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
)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8.关于镇江的诗文
题金陵津渡张承吉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注: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望鹤林寺李绅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凌霞曙莹销尘。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
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注:李绅回忆当初当初游南郊鹤林寺的时候,欣然命笔)夜归丁卯桥许浑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绿桥低水滥,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亩田。(注:许浑迁居丁卯桥后十分眷恋那里的清幽环境而写)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船到瓜州后留下的诗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洲?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末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辛弃疾二次登上北固楼所著的辉煌词章)焦山望松寥山李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宵。
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注:李白登焦山石壁望焦山东北两座小山(松寥山,夷山)后有感而发)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洲。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然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陆游登北固山多景楼酒酣耳热后写下爱国诗篇)再跋旧拓《瘗鹤铭》龚自珍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欲与此铭风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注:龚自珍见镇江焦山瘗鹤铭,后觉得书法美 妙无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只能做奴仆了。)
永王东巡歌(第六首)李白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言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铙碧山。
(注:李白所描绘永王水师到达镇江时候的盛况)题润洲金山寺张承吉一宿金山顶,微茫水国分。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因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注:张承吉登金山寺后所著)。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