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琴诗》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9-15 01:29:51 阅读: 次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解释
若:如果的意思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2.何:为何的意思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3.思考的问题是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没有琴不行,没有手也听不到琴声.
道理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

随机推荐
- 超经典鄙视别人的话语83句
- 高攀校园PO 公主殿下微臣馋了玉U势TXT(精选156句)
- 2022年5月初,财源滚滚,爱情事业双丰收的3大生肖
- 徐有关的诗词
- 从2023上半年开始,这四大生肖桃花运红火,能经营好自己的爱情
- 有意思歇后语大全(精选100句)
- 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作文600字(通用范文6篇)
- 玲珑骰子安红豆有关的诗词
- 贴身感觉:仍为眼泪心乱
- 传递正能量作文600字(优秀范文5篇)
- 上班睡觉检讨书500字(优秀范文3篇)
- 善于借鉴的作文素材600字(优秀范文7篇)
- 关于恐龙的说明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
- 中国有关荷诗词
- 初一作文什么的那一刻900字(通用范文4篇)
- 实践出真知的作文素材800字(通用范文6篇)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