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19 10:56:48 阅读: 次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翻译: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结论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把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仅根据庙算的结果,不用实战,胜负就显而易见了。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作者为孙武(孙子),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以下是《孙子兵法》的全文加上简要的译文: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兵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是必须仔细研究的。
第二篇:作战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文:因此,以五个要素为基础,用计谋来检验,然后探索情况: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第三篇:谋攻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因此,用兵之法,不要依赖敌人不来攻击,而是依赖我们有所准备;不要依赖敌人不会进攻,而是依赖我们有所不可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