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词有关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1.关于“诗词”的任务驱动型作文800字
我爱古诗词我酷爱语文,更喜欢古文,文言文是我喜欢的古文类型之一,而最爱的古文类型就是古诗词了。
我之所以喜爱古诗词,可能是因为表姐。小时候,我的表姐就钟爱语文,她非常喜欢古文,你别看她最喜欢的是文言文,但是以前她经常给我背诵古诗词,表姐不光背诗句,还给我讲述古诗词的大概诗意和所描绘的意境。
那些古诗词不仅诗句美,连连所描绘的意境也美。“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和恰恰啼。”这是唐代诗人杜甫作的《江畔独步寻花》,我还记得表姐当时给我讲的大概诗意:在江边散步,看见黄四娘家前的小路上鲜花朵朵,把枝头都压弯了,是多么鲜艳,多么美丽啊!就连可爱的蝴蝶也不舍得离开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也在为花儿歌唱:“真美丽啊!真美丽啊!”听着表姐讲述的诗意,我想象到了那种美丽的田园风情,是多么美丽,真是恍若人间仙境!渐渐地,我发现光是诗句、诗意、意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了。
我开始想方设法地调查、了解诗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所作的《望洞庭》。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刘禹锡的诗内容富于战斗色彩,生活气息浓,其语言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被称为“诗豪”。
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交往甚多,人称“刘柳”,也与白居易交谊深厚,世人将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这样优美、瑰丽的古诗词,不仅让我陶冶了自身的情操,还增长了语文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我爱古诗词。
2.800字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认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解题思路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要注意:
(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三)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五)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
3.任务驱动型作文常用的名言名句
1 任务驱动型作文适用名言
一、试卷16句名言
1.前苏联作家茨巴尔说:“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适用于结尾,第7段) 例如:前苏联作家茨巴尔曾说:“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生命落地之始便美好无暇,别让自己的性灵沾上了“私欲”的尘垢,影响他人的生活,有负贤人之训。于老王夫妇身上我们得到这样一种启示:以正确、理性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做损人利己之事。
2.美国作家艾默生曾言“批评不应一味抱怨,全盘贬斥,而应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和鼓舞性。”(第6段,辩证段用。) 例如:美国作家艾默生曾言“批评不应一味抱怨,全盘贬斥,而应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和鼓舞性。”诚如斯言,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老王夫妇,在看到他们行为不妥当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3.前苏联著名批评家巴赫金曾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形形色色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适用第4段,点例段。) 例如:追根溯源还是社会教育体系的缺陷,形形声声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使人将心灵玷污,被人生的风风雨雨和云遮雾饶迷蒙住双眼而变得自私。
4.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叔本华(可用于第5段,引出具体解决策略,立足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或用于倒二段、结尾段,引出呼吁)(这句背下来,明用) 例如:叔本华曾言: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诚如斯言,不管过去如何,我们应把握现在,针对如“老王夫妇”这一社会共同命题做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情。
5.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伏尔泰(法国)(可用于第5段对材料事件所选择的否定对象评价,然后引出具体策略)
6.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尼采 《不合时宜的考察》(可截取前半句用于第五段联系现实段;或引用整句,作为引出根源的过渡句)
7.只有我们独立自主地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叔本华(可用于第6
段,辩证段,引出要理性看待所选择对象的行为)
4.高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名句
第一部分:时评文章评析
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前两年,在国内一大都市召开的全球市长会议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市长的发言风趣、幽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中国的市长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包括我们干部的选拔机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市长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
(析:对比中外市长“口才”一敏一拙之事实,显出时评“时”之特征,而且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指向自己写作的方向:市长读书—读书—全民读书。)
我对国人的不读书,有着切肤之感:我们很多人对书籍没有兴趣,对精神生活没有兴趣,我发现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当我们走进许多家庭,就不难发现,什么高档电器都有,唯独没有几本书。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图书销量却很小,而且主要是教辅读物。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5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我们只有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一年读了几本书?
(析:市长不读书是个由头,自然要引申“国人”,也算是从点到面。作者并不是只有“市长不读书”一个材料上打转转,又加上自己的“私藏”:国人读书与别国人读书之对比,量小单一。由此推广而广之:这个问题严重了。)
中国人中有阅读的需要和兴趣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无疑是很低的。很多非常好的书发行量也只有一两千册,这固然与中国经济不发达、百分之七十多的人尚在为生计而奔波有关,但那百分之二十多的人呢?尽管他们摆脱了生存危机,他们仍旧不爱看书,这就很值得深思了。
(析:前两句似乎是在为国人不读书而开脱。这样使得文章更切实际。然后把矛头转向“有余力者”,得出结论“摆脱生存危机者,仍不爱看书。的确值得深思。这样,文章已经更有针对了。)
政府官员大多不读书,他们忙着应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他们热衷于去大学或研究机关兼职,热衷于捞学位,热衷于拿项目、搞课题,可就是不读书——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读书;商人大多不读书,他们忙着公关行贿,忙着猜拳、喝酒、洗桑拿。今天的中国是“仕场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值几个钱?他们没有心情读书。工人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收入也低,既没有钱买书,又读不进去,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读书的也不多——中小学教师工作太劳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差而读书,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析:议论面已经扩大了。从官到商,再到工农,再到教师。教师不读书,这就真的严重了。以上总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与时相关”的现象提炼概括:由一个由头,扩大到一种现象。这都可看成是时评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议论再高妙,也恐怕“论高易折”。)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人经历了漫长的、刻骨铭心的物质贫困,今天挣钱的机会突然多了起来,于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普遍的浮躁,人们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5.有关执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
那件事发生在前几个朋的一天。那天一大早我从床上叫醒了,我一翻身看了看钟不禁叫道:“糟糕怎么就九点了,我和同学约好了9:30在商店会面。”说完,我从床上跳了下来,洗漱完,然后草草扒了几口早餐,飞奔出门。
这天的天气特别好,暖和的阳光照下来,把我的身体照得暖洋洋的。可是我无心观赏沿途的美景,只是低着头一个劲儿的跑,我猛回首一看,一个陌生的人在我的身后慢慢的走着。我心想:好在是大白天,如果是在晚上,我还不知怎么办好。我昂着头继续赶我的路。
不知不觉我就来到了一个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当时正好是红灯,我只是好在斑马线外静心等待,在等待的同时我心里十分焦急,这时这个陌生人来到了红绿灯。我精细地打量了一下他,他身穿休闲服脸大大的,他的眼睛像黑宝石……看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好像只是个过路人。红灯开始闪动,这时一个小孩冲出了马路,在这个时候,一辆大货车飞奔而来,我心想:如果货车撞到小孩,这个小孩就会心死无疑。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这个过路人冲了出去把小孩推开了,小孩化险为夷,但这个过路人却被大货车撞得飞了出去。这时车停了,很多人围在一起,把那里包围
6.任务驱动型作文根据咏项羽写项羽自刎而死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
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
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
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
他身边有个宠爱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 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
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净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还真不少。 项羽听到四面到处是楚歌声,不觉楞住了。
他失神似地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 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一座出,气魄能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跑。马儿不肯跑有什么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
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
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八百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
项羽一路奔跑,赶到他渡过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儿。
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瞧见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道儿可以到彭城。那个庄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走。”
项羽和一百多个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连道儿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
项羽又往东南跑,一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再点了点人数,只有二十八个骑兵。
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 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
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他把仅有的二十八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去,大家在东山下集合。” 说着,他猛喝一声,向汉军冲过去。
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羽杀死了一名汉将。
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
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
最后,他又把三处人马会合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二十八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 项羽对部下说:“你们看怎么样?” 部下都说:“大王说的一点不错。”
项羽杀出汉兵的包围,带着二十六个人一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
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
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士们都跳下马。
他和二十六个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来的汉兵肉搏起来。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楚兵也一个个倒下。
项羽受了十几处创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
7.关于《朗读者》任务驱动型作文
小陈: 你好,我叫明华,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
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 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 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 以后一定会改掉。 想起前几天, 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
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杂 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 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 坚信自己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 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 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 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爱父亲的女生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