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与医药有关的诗词

1.和医药有关的诗词
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冯梦龙的《桂枝儿》: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中药名联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辛弃疾 满庭芳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北宋 洪皓 集药名次韵
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2.关于医药的诗句
中药诗六首
有福之女
身处重楼观玉竹,面施轻粉着蝉衣。
杯斟白酒胡麻饭,海马将军喜远归。
有功之臣
天丁大戟穿山甲,铁脚灵仙鬼见愁。
十大功劳金不换,红花月季上乌头。
有备无患
六月雪飞夏枯草,常山独活白头翁。
余粮小豆陈仓米,故纸防风静守宫。
休闲之人
金箔河车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
闲观木槿垂盆草,小坐莲房五味尝。
赞誉红娘
红娘笑立南星夜,鬓插金钗石决明。
忘却防风传蜜语,含羞大力助张生。
小园观景
蝴蝶双双飞紫菀,时当半夏赏丝瓜。
满园玉果金钱草,荷叶浮萍映日斜。
3.关于医药的古诗
一、蝉:“四载孕育一暑鸣,解衣振翅春木行。
今秋随风且归去,尚留金缕退翳阴。” 二、何首乌:“草木亦含天地灵,根能生藤精生神。
首乌补肾乌须发,夜交养心安神宁。 三、北柴胡:“生于半阴半阳坡,此物微苦性微寒。
疏散少阳经寒热,春升万化中气添。 四、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五、中药诗六首 有福之女 身处重楼观玉竹,面施轻粉着蝉衣。
杯斟白酒胡麻饭,海马将军喜远归。 有功之臣 天丁大戟穿山甲,铁脚灵仙鬼见愁。
十大功劳金不换,红花月季上乌头。 有备无患 六月雪飞夏枯草,常山独活白头翁。
余粮小豆陈仓米,故纸防风静守宫。 休闲之人 金箔河车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
闲观木槿垂盆草,小坐莲房五味尝。 赞誉红娘 红娘笑立南星夜,鬓插金钗石决明。
忘却防风传蜜语,含羞大力助张生。 小园观景 蝴蝶双双飞紫菀,时当半夏赏丝瓜。
满园玉果金钱草,荷叶浮萍映日斜。
4.关于医学的诗词有哪些
1、《寄黄几复》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2、《念奴娇》宋·秦观
朝来佳气,郁葱葱,报道悬弧良节。绿水朱华秋色嫩,景比蓬莱更别。万缕银须,一枝铁杖,信是人中杰。此翁八十,怪来精彩殊绝。
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橘井,此辈都休说。一点心通南极老,锡与长生仙牒。乱舞斑衣,齐倾寿酒,满座笙歌咽。年年今日,华堂醉倒明月
3、《满庭芳 ·静夜思》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4、《折杨柳行》三国·曹丕
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
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5、赠医者王建美 现代·初寺山人
丽质天成品自奇,
一身惯着白云衣。
不知疾难轮回处,
多少曾经妙手归。
1、妻子写给李时珍的信: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2、李时珍给妻子的回信:
“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参考资料
百度贴吧:/p/3469744690
5.关于医学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医学的古诗词有: 一、外科医生 明代:江盈科 有医者, 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请酬。
裨将曰:“镞在膜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
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释义: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
有一个副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中,深入到肌肉里了,请(那)医生医治。医生就拿剪刀剪去了箭,然后跪在地上讨要酬劳。
副将说:“箭头还在肌肉里,请先医治。”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
副将说:“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的人。” 二、咏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释义: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
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
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三、庸医治驼 明代:江盈科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
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
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
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 释义:从前有个医生,自己夸耀自己能治驼背,他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傍晚就像箭一样笔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就让这个医生给他治驼背。
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到门板上践踏。驼背人的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死了。
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告状,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驼背,不管人的死活!" 四、於潜僧绿筠轩 宋代: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释义: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
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五、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 宋代:辛弃疾 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
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释义:用中药名邀请婺源马荀仲来一起游览雨岩。马荀仲擅长医术。
下雨过后,山路上轻风吹拂,被雨水洗过的草木也都发出了清香,居室内也凉快起来了。我的游览山水名胜之病已入膏肓,算是没有药可救了。
虽已多病,却还甘愿去为这些风月闲情费精神。 我也知道你忙于著述,所以平常我也总是一个人寻醉,是怕打搅了你。
社会上早就知道我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除了好友如你,还有谁来伴我出游呢?如你再不来,那我只有跟松竹共凄凉了。
6.名医名言中国古代现代名医有关医药方面的名言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匮翼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 ——〔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
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
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匮;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第二部分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 。
7.关于中药的古诗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