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亲河有关的诗词

1.【关于黄河的古诗和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古诗有《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故事有,大禹治水凿开黄河的龙门:鲤鱼跳龙门这些的故事。
2.写出与名胜有关的诗句黄河:长江:苏州:杭州: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咏苏州的诗句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咏杭州的诗句(西湖多一点)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阳阴里白沙堤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上夜归》诗: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李奎《西湖》诗: 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鸟歌如劝酒,花笑欲留人. 钟磬千山夕,楼台十里春.回看香雾里,罗绮六桥新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周立勋《西湖》诗: 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犹有当时歌舞地,西泠烟雨丽人船. 周立勋《西湖》诗: 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犹有当时歌舞地,西泠烟雨丽人船. 夏炜《西湖竹枝词》: 四面空波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游何外,但望鸳鸯睡处行. 平湖竟日只溟蒙,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杨花装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风. 行觞次第到湖湾,不许莺花半刻闲. 眼看谁家金络马,日驼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没晴沙,昼在湖船夜在家. 怪杀春风归不断,担头原自插梅花. 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赵子昂《西湖》诗: 春阴柳絮不能飞,两足蒲芽绿更肥. 只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袁宏道《西湖总评》诗: 龙井饶甘泉,飞来富石骨.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码.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南高看云生,北高见月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凡游越. 范景文《西湖》诗: 湖边多少游观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凡人着眼看青山. 张岱《西湖》诗: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
3.要有关黄河的历史,黄河的诗句
黄河的历史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4.有关母亲河的诗句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