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200字

论语读后感200字第一篇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孔子的弟子们的言行,说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自成一派、独创一体。
《论语》虽然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但是论语中大量的文句却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格言及典故,教人们如何为人处世,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充分说明了论语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本文拟从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饱满性和记叙事情的洗练性三方面入手,对《论语》一书的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论语读后感200字第二篇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孔子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与发扬,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论语读后感200字第三篇:
读了《论语》这本书后,我觉得它写得真好。它里面收集了很多很多古代名人说的有意义的话。它的格式是这样的:先是用古代的话来说,再是词和字的意思,然后是用现在的话的说法,最后是评析。其中我喜欢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木,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矢人也。
这本书,让我懂了很多,比如说是:学习要经常练习和复习,要孝顺父母、顺从兄长、顺从师长。通过论语,我还学习到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名句,指引着我以后的人生。
论语读后感200字第四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所谓巧言令色,字面上理解,就是会说话,表情丰富,鲜仁,当然就是指这样的人心地不会多么好。是的,从哲学上来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简单,但真要从具体事具体人上来分析,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楚的。同一件事,有的人能用表情和语言把这件事说的上天的好,也能说的入地的坏,但事情还是那个事情,这是根本不变的。问题在于,受者有可能受别人言语行为的影响,而失去最真实的感观。这就是巧言令色的害人之处了。而这种人为什么鲜仁呢?他们不会有一说一,而是怎么对他们有利怎么说,而不管他们的说词是否会损害别人的正当利益,他们的做为全得服从于个人的利益,自私到了极点。一个心里只有自已的人,还能期望他有仁义么?
论语读后感200字第五篇
《论语》中有这样几句话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从第一句话中我学习到:每个人都应该温故知新,在每个小测验的时候都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这样才能更好地考出好成级。
从第二句话中我学习到:复习过知识的时候,我会感到很高兴,有和我一样的人来了,我也很快乐。别人不理解我,我不怪他(她)们,不也是好人吗?
从第三句话中我学习到:为人做事的时候有没有尽力呢?和朋友有没有诚实呢?每天有没有复习功课呢?
从以上的这几句话里,我学习到我们每天都应该好好学习功课。
论语读后感200字第六篇
最近,我阅读了《论语》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的内容广泛,囊括了关于道德、教育、文化、政治、人生、哲学、历史、宗教等领域。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舜的仁爱》,讲的是舜的父亲是个瞎子,在舜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给他娶了个后母,后母生了个儿子叫象,象好吃懒做,老夫妻俩和象,经常密谋,想要害死舜,他们三个想尽一切办法害舜,不过舜最后都安全回到了家,以后舜不仅不厌烦父母和弟弟,还像以前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们,父母和弟弟被他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 。
这则文章让我明白了,无论别人怎样去害你,都要用一颗仁爱的心去感化他。以后,我要向孔子学习,他那种勤奋好学,不厌其烦,直到把问题解决了,才肯罢休的精神。
论语读后感200字第七篇
在我所读过的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中的《季氏十六》那篇文章。它说人可以分成四种:一是生下来就懂得的人;二是通过学习才懂得的人;三是经过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才懂得的人;四是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才能懂得却偷懒不肯学习的人。
我觉得第一种人世界上是没有的,第二种人也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另外二种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发奋图强、刻苦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千万不要做第四种人,不学习就想成功,只想着不劳而获的人。同时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自以为是第一种人而不去努力学习,结果却变成了第四种人,最终却一事无成。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