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一)
说到湖南湘西,你也许会想到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湘西不但人杰地灵,而且山环水饶,它还有一个神秘的苗寨。在湘西的苗寨里,有热烈激昂的歌舞,精美绝伦的服饰都会让你惊叹,肃然起敬。
走进苗寨,回荡在山谷间的是歌声,鼓声,让你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再走进一些,你就会看到一场精彩纷呈的大苗鼓表演,打鼓的都是些相貌俊俏的小伙子们。你看!他们身着有领的对襟,衣短袖窄,安布扣七扣,裤大而短,衣服的颜色都是深毛蓝,湖蓝色的。据说苗寨的男生一般都是这样的打扮。而打苗鼓可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见到宾客就跳迎宾鼓,逢年过节就跳四面鼓婚嫁迎娶就跳猴儿鼓。小伙子们个个神采奕奕,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们把鼓敲得震天响,游客们没有一个不被这样的鼓声所感染!
苗寨的姑娘们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她们眉目清秀,丽质盈盈,妩媚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在青山绿水之间。奇了!怪了!没有乐器,她们载歌载舞时仍可以听见清脆的伴奏声。哦,原来是她们盛装上的饰品,银光闪闪的小铃铛,盛装打扮的苗家新娘,头戴青帕银凤冠,苏山耳环吊两边,颈围银项圈,身披银披肩,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链银铃银牙签。这样的盛装配上优美的舞蹈,真是一场超级的视觉盛宴。
小伙子们的鼓声,姑娘们的舞蹈还有他们的笑容,无不向我们诉说着苗寨人民绵延千年的激情。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古老童话世界时,却被一位苗家女孩拉进了舞蹈圈里,原来他们的舞蹈还要和游客互动的,我们就以大鼓为圆心,围成一个大圆圈,随心所欲地载歌载舞,好不快活!舞蹈结束后,大哥哥大姐姐们用地灰往我们脸上抹,据说这是苗寨人对游客们的祝福和喜爱,脸上的地灰越多就表示他们越喜欢你,结果,我被抹成了猫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热情好客的苗寨人,他们的服饰,歌舞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魅力之所在。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二)
农历正月二十九,是拗九节,也称孝顺节。每当这个时候,儿女都要献上拗九粥,表示自己的恩情。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我这时便想起父母对我的爱,有些感动,一转眼,12年了,而我如今又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我想,应该好好遵守学生的本分,应该做到儿女的职责,应该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起来,至少来说,这也应该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只想多孝顺他们,多关心他们,让他们开心。
我知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注定是要为父母奋斗,他们让我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我这么做也并不算什么了!
今天快结束了,我真想在下一个日出之前,给他们送上一碗拗九粥,至少告诉父母,我还是有一颗感恩、孝顺之心的。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三)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www.cdrckt.cn)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