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生哲理 > 宋代无名氏的一首诗,浅显易懂,却深蕴哲理,读完受益匪浅

宋代无名氏的一首诗,浅显易懂,却深蕴哲理,读完受益匪浅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24 00:29:32 阅读: 次

宋代无名氏的一首诗,浅显易懂,却深蕴哲理,读完受益匪浅

古代有很多佚名作者,也许是不愿透出姓名,也许是后人没有牢记,但其中很多作品非常出色,令人读后感触很深。比如有一位自称太上隐者的诗人,就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优秀作品,“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古代的《诗经》也是很多无名氏的智慧结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这首诗也是如此,宋代无名氏的一首诗,浅显易懂,却深蕴哲理,读完受益匪浅。

  

  题壁宋代:佚名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北宋初年,宋诗基本上沿袭唐风,主要以王禹偁、林逋等为代表,提倡向李白、杜甫、白居易学习。之后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文学家,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王安石、苏轼相继主盟诗坛后,宋诗创作形成第一个高峰期。后来黄庭坚、陈师道等江西诗派提倡“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的方法。南宋杨万里的诚斋体、范成大的田园诗均能独自网开一面,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首诗语言通俗,类似打油体,但寓理于物,针砭时弊,也能充分代表宋诗说理的特征。诗的大意是:莫要小看这团乱蓬蓬的茅草,燃烧时能烧红天霄,但顷刻间也会熄灭。它到底不如满炉用树根燃起的火,慢慢地燃、慢慢地烧,暖气跑不掉。

  

  一蓬乱糟糟的茅草,缠绕错杂,虚晃晃地,但又体积庞大。呼地燃烧起来,火势汹汹,似要烧红天际,然而一转眼,火势顿衰,那风风火火的气势荡然无存。“蓦地烧天蓦地空”,两个蓦字,突出地表现了一团浮躁虚夸的茅草,来得快,去得急,闹哄哄地一场空,成不了什么气候。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道出了另一种形象,“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榾柮(gǔ duò),是短小的木头。那满炉子干燥的老树疙瘩,虽然其貌不扬,烧起来也是慢慢腾腾,但是它却越烧越旺,不哄不抢,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把整个房子煨烤得暖洋洋、热烘烘。

  

  作者用朴素粗犷的笔调,逼真刻画出了茅草与树榾柮两个生动的形象,一个风风火火,张牙舞爪,却无所作为;另一个不慌不忙,扎实行动,使人受益。诗很浅显,却隐含深意。作者似在讽刺当时的王安石变法之政令繁复,执行草率,声势颇大,收效甚微,就象那蓦地烧天蓦地空的茅草,而他对树榾柮的赞赏,表达了他的卓越见解,以稳求治,取得扎实具体的效果。

  

  据记载,宋宣和癸卯年间,诗人许彦周游嵩山骏极中院,法堂后檐间写着这首诗。在诗的旁边还题有四字,“勿毁此诗”。寺僧指示说,此四字为司马相公亲书。看来这首无名氏的诗作,讽刺时局的寓意是有根据的。

  

  诗人所概括的两种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和历史上的许多时期都出现过。一种是华而不实,喜大好功;另一种则是扎扎实实、默默作为,以求实效。诗人似乎希望告诉我们这样一种哲理,让我们在茅草和树榾柮两种形象中选择后者。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宋代无名氏的一首诗,浅显易懂,却深蕴哲理,读完受益匪浅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