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中一座城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5-11-16 17:54:44 阅读: 次


那些名城大都,皆各有其地标性建筑,譬如天安门之于北京、东方明珠塔之于上海、钟楼之于西安,可小城商洛在昔日漫长的岁月里,似乎不曾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好在多年前,在黄沙河与丹江交汇之处,建起了一座丹鹤楼(亦称望江楼),于是我们的小城也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标吧。
------
有人说,历史在细节之中,一座城市的历史更是如此。一代又一代山城人,一砖一瓦建造了这城,反过来,这城也塑造了生活于此的一代代山城人。在小城的街市上,你随心所欲地游走,哪怕在最逼仄的小巷里,在最偏僻的犄角旮旯里,也是能发现历史的遗迹的。一棵历经沧桑的古树,一块被鞋底磨得光滑的青石,哪怕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地名儿,也都是这座小城内历史的见证。
亿万年前,有一座山岭自海底崛起,横亘于华夏大地的中部,它便是秦岭。其主脉自西向东延伸,在古地质年代的造山运动中,孕育出许多支脉,也孕育出了商丹谷地。鹤城,就坐落于其支脉蟒岭与流岭之间的丹江上游谷地之中。
在河谷北部,有高峻的秦岭主脊作屏障,寒潮不易侵入,而朝东南开口的掌状山川,则利于湿热气流入境。这样的地势,使得本地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如此环境中的居民,比起别处自然发育得更加和谐而匀称,精神也更加活跃而平衡。
地处古长安通往东南诸地的交通要冲,著名的商於古道,沿丹江河谷纵贯商洛全境。这一古道,北通秦晋,南接吴楚,堪称秦楚咽喉。秦时的商於古道,是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盛唐时期,丹江通道也是仅次于长安至开封道路的一条重要驿路。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其兼容秦之阳刚,幷蓄楚之柔美,故而商洛人既有北人之质朴,又不乏南人之灵秀。
------
商洛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境山岭连绵起伏,造物主只是在河流山溪与巉岩陡坡之间,给生民留下少许耕地。这里的山地,土壤贫瘠单薄,多为沙土,出产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和豆类。草木茂盛的沟谷山林中,则生长着核桃树、柿树和栗树等果木,其果实多少弥补了口粮的不足。稍微平缓一些的山丘上,有伐木垒石开垦的田地,可以播种豆类和荞麦,但收获总是十分有限,除了自家食用,只有少量可以拿去粜卖,换几个零花钱。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为换盐这句话,可以说是对昔日小农经济时代商洛人生活的形象概括了。
昔日商洛人生活之艰难,出生于丹江之畔的本土作家贾平凹,在其《商州初录》里曾有过生动的记述:有人说那里苦焦,人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白麦馍馍,红白喜事,席面上红萝卜上,白萝卜下,逢着大年,家家乐得蒸馍,却还是一斗白麦细面,五升白包谷粗面,掺和而蒸,以谁家馍炸裂甚者为佳。一年四季,五谷为六,瓜菜为四,尤其到了冬日,各家以八斗大瓮窝一瓮浆水酸菜,窖一窖红薯,苫一棚白菜,一个冬天也便过去了。
商洛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形明朗而柔和,除北部的秦岭主脊,少有陡峻的高山大岭。坡塬上生长着油松、橡树和侧柏等乔木,林下则有黄栌、马桑、荆条、连翘和胡枝子等灌丛。向阳山坡多生白茅、委陵菜、黄菅草、铁杆蒿等,背阴处有水蒿、黄蒿和山棉花等。当然,山上也不乏黄精、柴胡、远志、丹参、连翘、藿香和金银花等药用植物。可以说,此地的每一座山,都是天然的植物宝库。路旁林下,随手扯下一株野草,也必定是一种药材。人说秦岭山中无闲草,这绝非虚言。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