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美文百科 > 过华清宫的诗意

过华清宫的诗意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4-01-16 15:45:16 阅读: 次

过华清宫的诗意

  过华清宫的诗意

  《过华清宫

  作者:杜牧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1、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4、一骑(jì古代读ji,现在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5、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6、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7、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诗意

  从长安回望骊山,
  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
  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
  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赏析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着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www.cdrckt.cn)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 杜牧:过华清宫
  • 李贺:过华清宫
  • 过湖的诗意
本文标题:过华清宫的诗意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