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秋寄从兄贾岛

《秋寄从兄贾岛》
作者:无可
原文:
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注释:
1、从兄:堂兄。
2、螟(míng)虫:泛指各种秋虫。
3、西林:指西林寺。
4、彻:通夜。谓一直到天明。一作尽。
5、京邑病:无可与贾岛同在京城长安时,贾岛屡试不第,积忧成疾。京邑:指京城长安。
6、洞庭心:指泛舟洞庭湖上的归隐之心。
7、吾兄:称贾岛。
8、迟回:游移,徘徊。
翻译:
草虫喧嚣着无边暮色,静默沉思打坐在西林。
听雨更觉得寒气遍布,推门却只见落叶深深。
当年因病困滞在京都,我俩同起归隐洞庭心。
这也是兄长您的心事,迟疑徘徊共拖到如今。
赏析:
这首诗的前半首从黄昏到深夜,再到次日清晨,着重状景,景中寓情。后半首回忆往事,感慨当前,着重摛情,情与景融。
首两句以兴体起笔,物与人对照鲜明。西林寺在庐山香炉峰西南风景绝佳处。东晋高僧慧远居东林寺,其弟慧永居西林寺,恰巧他们也俗姓贾。无可到庐山,长居西林寺,深念贾岛,也许与此有些渊源。这二句写暮色苍茫,草虫喧叫;作者静坐禅房,沉思不语。一喧一默,一动一静,相映益彰。
三、四句写无可蒲团跌坐,晨夕见闻。在苍苔露冷、菊径风寒的秋夜,蛩声凄切、人不成寐的五更,听觉是最灵敏的。诗人只听得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直听到更漏滴残(彻)。奇妙的是,天亮开门一看,并未下雨,惟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深)。这真是妙事妙语。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所谓象外句,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唐司空图《诗品雄浑》),即跳出字面物象之外,才能得其个中三昧。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二句,写的是落叶,而偏说是听雨,意思又不在听雨,而是写长夜不眠,怀念贾岛。这个象外句要比直写深入两层。
五、六句转入往事回忆。曩昔,兄弟二人同在京城长安时,贾岛屡试不第,积忧成疾,曾与无可相约,仍回山皈依佛门。一个病字,齐下双管。一写贾岛名落孙山的忧愤之病;一写朝廷昏庸,不识人才,国事不可救药之病。两病相加,不能不起泛舟洞庭、归隐渔樵之心。当年无可离京时,贾岛《送无可上人》诗云: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这应是无可此联诗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的最好注脚。
事实上贾岛此后并没有赴烟霞约。因而无可说: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吾兄事应指贾岛浮沉宦海、迷航不悟之事。岛虽不第而尘心未泯,苦苦干禄,也只做了个长江主簿。这在高蹈逃禅的无可看来,早应遁迹,太迟回了,可吾兄仍是追逐名禄,实在是自惹烦愁。从共字看,无可此刻还是期望贾岛能够同赴烟霞约,舍筏登岸的。
后半首的前尘回顾与前半首的眼前即景要协调统一,落叶二字当成为前后的关锁支点。首二句写暮色、虫喧、默思、静坐,是为听落叶作势,三、四句写置身于深山、深寺、深秋、深夜之中,金风扫落叶,直似一派狂飚骤雨。这是正面写听落叶。后四句是写听落叶的余波,也是听落叶的襟怀。常言说落叶归根,无可深更听落叶,不能不想到他与从兄贾岛的烟霞约、洞庭心;(www.cdrckt.cn)惜贾岛至今尚浪迹尘俗,叶虽落而不得归根,那么,后四句所表述的情怀就自然地奔泻而出。可以说这首诗实质写的是听落叶有怀,通首诗的诗眼就落在落叶上。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而情寓景中;后四句叙事,情亦现事里。全诗写景、叙事、抒情三结合,圆融为一体,结构严整。诗人以兴开篇,物人互映,动静对写,使得对比鲜明。并运用错觉感官,别具情趣,耐人咀嚼。作者无可以此诗代柬寄赠贾岛,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劝归之意。
- 贾岛的诗
- 贾岛:剑客
- 贾岛名言
相关阅读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