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美文百科 > 北京话中很多词来自希伯来语?

北京话中很多词来自希伯来语?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9-28 01:26:03 阅读: 次

北京话中很多词来自希伯来语?

  流言

  北京话中很多词来自希伯来语,详情 http://www.vjianke.com/XNTLN.clip

  真相

  这个流言是假的!两种完全无关的语言中有个别单词偶然地相似,这在语言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北京话”是清代以后才产生的。网上流传的帖子里所谓的“北京话”词汇,则一般产生于元明时期,这时距离羯胡族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已经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

  论证

  事实上,这项“研究”似乎并不来自于已发表的任何论文。这项研究的成果,无论是在CNKI,读秀还是GoogleScholar中,均无法搜到。所以,我们也只能根据网上流传的这个帖子来对其进行判断。

  “大河北地区”与羯胡人的起源

  事实上,“大河北地区”并不是语言学或史学的一个专有名词。根据其描述,即包括淮河以北多省直至重庆等地,我们判断这可能接近于语言学上的北方方言区。但是事实上,北方方言区的范围与该描述仍然相差很多。

  图中绿色的部分大致是“北方方言区”。它包括了地理上属于南方的渝、川、滇、黔等省的许多地区。

  羯胡是南北朝时期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十六国”中的强国后赵就是一个由羯胡族统治的政权。关于羯胡族的起源,学术界目前尚未统一定论,传统上很多学者倾向于这个民族是由匈奴人分化出来的,但近代以来也有学者认为它与西域、羌,甚至中亚的某些民族有关。但这些被认为与羯族起源有关的民族基本都一直盘踞在今天的中国西北部附近地区,而与使用希伯来语的古犹太人盘踞的,以今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区为核心的“迦南”(Canaan)地区相去上万里之遥。如果要表明羯族和古犹太族这两个地理分布上距离这么远,文献记载中又没有什么联系的民族有什么同源关系,大概需要很多很多的证据。羯族虽然在中原大地上盛极一时,但在后赵灭亡后受到了民族屠杀,此后便在历史中湮没无闻,找不到关于这个民族的可信记录了。

  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北京话”是清代以后才产生的。网上流传的帖子里所谓的“北京话”词汇,则一般产生于元明时期,这时距离羯胡族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已经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事实上,如果一个词流传了几千年,却从来未见于任何文献记载,后来有一天突然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大量地出现在语料中,这无疑是很奇怪的现象,如果不给出合理的解释,是不足采信的。

  帖子涉及的部分词的起源

  两种完全无关的语言中有个别单词偶然地相似,这在语言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人类语言中最常用的元音和辅音经常是比较相似的,而二者经过排列组合,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单词,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单词与其它语言表示类似意义的单词读音有所相似。专业的语言学学者的语言学的同源词或语言接触研究也不会单纯依据发音的偶然相似就断定两种语言的某个单词之间存在同源关系。具体到这篇文章,它所涉及的单词,有的目前我们还不太清楚其确切起源,有的起源尚存争议,但一般学术界不会仅仅靠偶然地几个单词就轻易认为大约产生于十七至十八世纪的北京话的词汇与大约消亡于公元一二世纪的希伯来语词汇之间存在怎样的同源关系。下面,我们对这组词中来源相对确定,争议比较小的几个词的词源问题,进行一下介绍。

  “俺”。这个词在汉语中出现大概是宋、金时期的事情。一般认为,这个词是“我”的历史音变的产物,这在学术界基本没有争议。近年来确实有学者认为这个音变的发生与外语的影响有关,但这些学者主张的这个影响源是在当时强烈影响着汉语的蒙古语,而不是当时已经灭绝了一千年的羯族的语言。

  “屯”。“屯”可能与“村”是同源的。“村”最初的字形就是“邨”,这体现了二者在古音上的密切联系。

  “丫头”。关于这个词的来源的说法争议比较大。传统的说法是这是说古代幼女的发式是一个丫髻的样子,所以以“丫”代指女孩子。现在影响比较大的说法是“丫”是生殖器(有人说是女性的,有人说是男性的)的意思,而以生殖器指幼儿是许多民族的一个共有的语言现象。

  “烧麦”。“烧麦”在中国的最早的记录是元代的,这个时候距离羯族消亡更为遥远。早期文献中“烧麦”大多数写作“烧卖”,其确切来源尚难以确定,有可能只是说它是一种经过烧制的外卖食品。似乎没有证据显示烧麦这种食品或这个单词来自于海外。

  “别介”。将“这”或以“这”开头的一些词语读为“介”,这并不是一个北方方言区特有的音变现象。这个现象很多方言中都存在着。事实上,一些方言学的音理研究认为它的最初来源有可能并不是北方方言。这里会涉及到汉语历史音变现象中的腭化问题,很可能同时也与合音现象有关。总之,这个词是汉语自身音变的产物,与其它语言并无关系。

  “甭”。一般认为,“甭”是“不用”的合音。这是高频口语词的两个音节连读合并的一个例子。

  “胡同”。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争议,其中目前最流行的一种看法认为它来自于蒙古语“gudum”(意为“水井”),此外也有人认为它最早叫“火{山厨}”,源于南宋“火巷”(防火的小隔弄)。具体哪个说法是这个词的真正的词源,我们还并不清楚,但是作为一个元代才出现的词汇,如果没有证据,一般不会考虑它和某个到当时已经销声匿迹了上千年的语言有什么联系。

  “捻儿”。这个词来源于灯芯的制作方法。古代的灯芯确实是用手“捻”出来的。

  “窟窿”。“窟”指洞是一个上古汉语中就存在的现象。《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戏”。“戏”指戏耍同样是上古汉语就有的现象。《论语·阳货》:“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北京话中很多词来自希伯来语?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