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真的很
喜欢坐车。戴上耳机,然后就放空地看着周边倒退的
风景,像是一段很长的旅途,有终点的期待,可是不用着急,总会有到达的时候。
今年九月初,来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城市——北京。
“北京,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包容”
我曾经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那个时候我就在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才会给人一种包容的感觉。
一个在北京
生活的
朋友告诉我。偌大的北京城,看起来人声鼎沸,可谁与谁也没多大关系。这是一个能让你哭得撕心裂肺,却又没人停下来问一句你怎么了的地方。
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体验了一次北京。白天拥挤的地铁,深夜的出租车,匆忙的人群。有人来有人走,来来往往,走走停停。
同时,北京,是一座可以引发你不断思想的城市。无论它的气势,无论它的细节,它所展示的内涵,都会让你久久地思索。
以前看故宫纪录片的时候,总觉得那里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此刻,在我的面前,是一大波前来旅游观光的人们。从他们的眼神和话语中,你可以体验到,故宫气息对他们的吸引力。当然,我也不例外。
对于方向感不是很好的我来说,
一个人走可能需要饶很久才能走出去。暗红色的宫墙,富丽堂皇的殿宇楼阁,四通八达的宫城小道。似乎,也只有那个时候才明白,什么叫“一入宫门深似海”
在古代,他们都有这样的心理:在宫外的人想进来,在宫里的人想出去。
去另一个地方,又换了一种格调。
充满市井的烟火气和传媒大学附近的整片涂鸦墙 看似矛盾的两方 却是我见过能将“艺术”和“生活”融合的最恰到好处的 。
“你以后会
选择在北京生活吗?”
“不会”
朋友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回答得很干脆。换作之前的我,也许会毫无犹豫地选择那里。不过,似乎北京这个城市,它适合旅游,适合体验,却不适合常住。
比较喜欢走走那里的小胡同,它们总能诉说出沧桑的市井平民文化。红墙胡同的古旧厚重。老人们在胡同里喝茶下棋,小孩们在嬉戏。仍旧有京味十足的叫卖声,香气氤氲的包子铺。要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北京的胡同,还是保持着那种最初的模样与味道。
四合院,是个适合享受生活的地方。满满的一室阳光,你可以看书,品酒,下厨,会友。
每一个城市里都带有它与生俱来的特质。
总之,北京还是会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匆匆远去的背影。但是,也不妨碍那些悠闲自在的事物的存在。
意犹未尽,总是旅程中的缺憾。那就,期待下一次,再见。
【BY涂兰兰】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下一站,灯总会亮起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