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将至,老人说“小暑有三怕”,3怕指的是啥?看看农谚怎么说!

每年的天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热起来的?有人说是入伏时开始的,实际上是从小暑节气开始就热起来了。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是十分热。
不过,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不仅如此,小暑过后,三伏天也开始到来,正所谓“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因此,每年到了小暑将至的时间,很多农村地区的老人家就会说“小暑有三怕”,那么3怕指的是啥?来看看农谚怎么说的吧!
一怕刮东风
在农村地区,有这么一句农谚:“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小暑节气的时候怕刮东风,大暑节气的时候怕遇到红霞。不过为啥会怕东风呢?
实际上,在夏季的时候刮东风,就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都将有雷暴发生,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涝情等自然灾害,这就会使庄稼受灾,年景不好。
此外,虽然我们常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雨水过多的话,却对农作物不利。
二怕遇天晴
农谚有说:“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意思是说,到了小暑节气,也就代表着进入三伏天了,此时天气变化无常,常会出现连绵细雨。
其实,出现连绵细雨是好现象,因为夏季是很多农作物生长的旺季,比如早稻、春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中稻、夏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期间需水量大。因此,经常下雨既可预防干旱,也能保证农作物有充足的水分进行生长。
但却不能经常下大暴雨,否则容易出现涝情,从而将农作物都淹了。同时也怕长时间遇到晴天,若是长时间遇晴天,那么就不是涝情了,而是旱情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十分不利。
三怕误农事
从上面2怕可以看出,咱们常说的风调雨顺有多重要了,若是风不调雨不顺,就出现了这第三怕,怕误农事。
小暑过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容易出现旱情。与此同时,小暑过后也是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极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在小暑到来前,一定要做好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在农谚中就有很多与小暑旱情、涝情相关的,如“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慌手脚”、“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等等。所以,小暑前就要做好这些准备,以免误了农事。
总的来说,小暑是一年之中最好的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之中最不好的节气之一,说它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旺季和生长关键时期,只要把握住了这段时间,那么今年作物丰收就有望了。
说它是最不好的,是因为小暑过后天气越来越热了,也是一年之中旱灾和涝灾最多的时候,一旦前期工作没做好,不仅会造成农作物的严重受损,严重点还会造成老百姓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哦,提早做好准备。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