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泉州的饮食有关的诗词

1.有关泉州的诗词有哪些
(一)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二)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三)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四)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五)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六)
“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2.有关泉州的诗词有哪些
(一)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二)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三)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四)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五)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六) “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3.与美食相关的诗词
李渔 《闲情偶赋·饮馔部》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果,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苏轼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红楼梦》里更多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等等···
4.与美食相关的诗句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2.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陆游
3. 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陆游
4.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陆游
5.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陆游
6.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陆游
7.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杜甫
8.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杜甫
9.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杜甫
10.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杜甫
11.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杜甫
12.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13.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14.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观打鱼歌》)
15. 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郑板桥
16.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郑板桥
17. 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郑板桥
5.有哪些诗词是关于饮食文化的
比如杜甫,什么吃的都爱写进诗里,比如吃个鱼加饭: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 香饭缘老翁。”在《赠卫八处士》里,杜甫又描述了吃粱饭、剪韭菜吃 的情景。
春天的韭菜吃起来嫩而无怪味,端的好。杜甫诗云: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传闻他穷困时,在草堂用四道菜招待岑参:一是韭菜上 摆俩蛋黄,二是青盘子里一溜蛋白,三是豆腐,四是清汤浮 蛋壳。
配诗四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李白也有许多诸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之类的诗句,但写得没杜甫那么家常。
孟浩然的诗里会提到乡间的鸡肉米饭:“故人具鸡黍,邀 我至田家。”范仲淹有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辛弃疾也提过鲈鱼好,用了张翰当年鲈鱼莼菜羹的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宋玉在《招魂》中提过稻粢穑麦、肥牛之腱。苏轼写过许多关于吃食的文章,比如著名的打油诗《猪 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 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后来他在海南时,琢磨房东请他吃鸡和酒:“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膪吾。”《红楼梦》里写螃蟹的诗就懒得列了,如此这般的小段子 是数不胜数的。
明清之后,士大夫喜欢把什么事都写进诗里, 列都列不完的,我列的这些,也只是意思一下而已。
6.描写泉州名胜的诗句有哪些
陈泗东祖籍金门,出生在泉州,乃书香世家。
他的祖父陈师海、父亲陈仲瑾是晚清举人,他的外曾祖许祖淳为泉州光禄卿许邦光之子,官任刑部郎,曾应金门吕世宜聘请主讲“浯江书院”。他写得一首好诗,20岁就被人誉为才子。
87年他恢复原祖籍地金门身份时曾写下三首七绝《怀乡》 1、吾家本在浯洲居,奕世务农更业渔。 流落郡城人不识,箪瓢陋巷诵诗书。
2、父祖蝉联宴鹿鸣,馨香俎豆最关情。 秋风送客浯江渡,忧记当年衣锦荣。
3、铎声自古振金门,讲学谈经礼义存。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麓,始建于北宋元丰6年(公元1083年),明嘉靖43年(公元1564年)重修。
岩宇依山而建呈三层楼阁式,有“泉石无双地,蓬莱第一峰”之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闻说儒师开绛帐,丝蔓长手衍儿孙。 草庵摩尼教遗址 类 别: 名山胜水 地 址: 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
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
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
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 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 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
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女比)早生佛地者。
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
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女比)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
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
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
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
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 劝 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 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 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