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介之推古诗词

1.关于寒食节的古诗词
1、《长安寒食》
唐代:邵谒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
赏析:
该篇为讽刺王孙公子春日郊游而作。诗人久居长安,熟悉京城风习,看不惯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诗中描写官家子弟穿着罗绮、骑着骏马春游的一番热闹景象之后,有意笔锋一转,劝他们不妨去吊唁野外的垒垒枯骨,因为说不定他们自身就是那昔时的鬼魂所转生。
最后,以近于诅咒的“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之句,表示了强烈的愤恨。所谓鬼魂转生之说是虚妄的,但在表现手法上,仍是一种“幻想。服务于现实”的高招。
2、《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2.古代诗词中介之推一词有何典故
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晋人 介之推(又称介推、介子绥),曾从晋文公流亡,晋文公回国后,赏赐流亡时的从属。
介之推有功不愿受禄,他 也没得到提名,就和母亲隐入绵上山中。文公为逼他出来,放火烧山, 他坚持不出,抱树烧死。
传说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他。后世以此事为典, 用来咏写隐居避禄,也常用于咏写寒食。
唐?顾况《拟古三首》其三: “浮生果何羡,老去羡介推。”句中用介推事,表露出隐居之意。
唐?李涉 《长安闷作》:“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介推名。”句中是以介之推自 喻,伤叹禄不及身。
3.有关介子推的诗有哪些
清傅山有诗云:
青松白梧十里迥,
狴(木字旁)青抵白词堂幽。
晋国园陵迷草木,
绵田香火动春秋。
名更卖扇传东海,
身隐承颜肖故邱。
还虑寒山太枯寂,
婉客分到牡丹头。
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