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仓颉造字的古诗词

1.我国古代仓颉造字指的是什么
仓颉,号史皇氏,是黄帝时的史官,《说文解字?叙》记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选,万品以察。”
这段记录表述的就是仓颉造字的事迹。《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称:“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所谓的“苍(仓)颉作书”,并不是说仓颉一个人完全地将文字发明创造出来,而是说仓颉将民间既有的图画文字进行广泛搜集,并加以认真整理,从而创制出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这是在说,当时从事文字整理工作的也并非仅有仓颉一人,因为仓颉的成果最佳,因此只有这一套文字独自传承了下来。
2.有关汉字的资料(除仓颉造字外)
1、汉字是怎样产生的?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
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
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
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
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
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有趣的字谜: 谜:雁群低飞水田旁。 淄 字谜:俺家大人不在家。
电 字谜:有吃有穿生活好。 裕 字谜: 一边有水一边干。
汗 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字谜: 三人骑头无角牛。
奉 字谜:加减乘除少一点。 坟 字谜: 两人力大冲破天。
夫 字谜:技术不留一手不留一点。枝 字谜:旧社会穷人打官司。
皓 字谜:十一点进厂——压 字谜:千里挑一,百里挑一——伯 字谜:二兄弟,各自立 ,:竞 字谜:九号: 旭 字谜:二小姐:姿 字谜:差一点六斤 --兵 字谜:点点成金 全 字谜:上下难分 卡 字谜:日本兵 晕 字谜:喜上眉头 ——声 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3、音及其妙用 在清代一书生毙命断头台,祸缘偶然吟出一句打油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清帝王自卑地认为江南的书生在讽刺他们,骂他们满族号称清的,是来自边疆旮旯,野蛮异常,只懂武功征战,不识中原的文化礼节。 由此可见:谐音在行文中的应用,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试想一下,在清朝“文字狱”盛行的年代,那位书生若能巧妙地运用谐音的作用,或许就能躲过砍头的劫难。 当然,谐音在行文中的应用,也与汉字本身的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汉字中,音同而形不同,且意义相去甚远的文字,确实如汗牛充栋,多得很。比如,就一个“你”字,与其同音但又意不同的,顺手一数就有——泥、倪、妮、霓等等不一而足;再举一例,在古代表示我的意思——吾,也有好多——无、舞、武、午……;另举一例,“谁”字与“水”音也相同。
相比之下,西洋人就似乎没有这么幸运,在他们的文字里很难寻觅到类似于汉字中的此种奇观——由于西方的文字大多是由音节构成的,读音就决定了这个单词的书写形状。要想找出读音相同意义又不同的单词,实属不易——即使有,也廖若星辰,为数不多。
真在行文中运作起来,也无法与汉字相一比高下,做到信手沾来,游刃有余! 正是籍此,谐音在文学典籍与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发挥的淋漓尽致。有的用于言表志向;有的拿来传递男女之间幽幽的情思;有的可能仅仅只是为避讳,有的则会暗藏杀机……但不管其中的目的怎样,玄机只有一个:把巨大的秘密或想要表达的意思智慧地掩饰在简单的文字背后,只有足够细心或深谙行文机缘的人,才可一一明了。
据著名作家刘心武在中央台《百家讲坛》揭密红楼梦时,就指出在《红楼梦》中有许多用谐音来表达小说中与现实相关的地名、人名甚至暗示某些情节与当时的清朝王子间的权利之争息息相关。至于避讳之类的,在封建时代,帝王的名字总是金贵异常,一般人在不得不使用其中的个别词时,也往往采用汉字的谐音尽力地回避。
再有就是封建时代什么教派起义或造反时,也常利用汉字谐音的隐蔽特点做为秘密行动的暗号。 前不久,一网友北师研究生名曰静女的,即在她新浪个人博客上写了一篇《分析与郑愁予名字有关的两句古诗之愁予》的文章,指出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的名字与宋代辛弃疾《菩萨蛮》词中的一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有某种关联,“郑愁予”与“正愁余” 音同,“予”与“余”在文言文里又都是“我”的意思。
“江晚正愁予”实际上是江晚我正愁。也许郑愁予童年所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他的名字。
正如他后来所言:“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国破山河在,战乱纷起,民不聊生——这也就决定了他的胸怀与辛弃疾是相同的——愁啥呢 4.“。
3.仓颉作书的文言文答案是什么用哪几种方法说说仓颉造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大概已有6000年的历史了。
古人认为,汉字是仓颉创造的。对此,先秦典籍中多有记载,如《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韩非子·五蠹篇》:“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汉人的著述中也多有记载。如《淮南子·本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特别是东汉的许慎,在他的具有奠基意义的语言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叙》(参见附录《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下同)中谈得最详细:“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由上可见,在古代社会,仓颉造字说已是定论。
而许慎更是明晰地提出了仓颉造字的缘起、思路和结果。 不过,后世特别是近世学者对仓颉造字说多持怀疑乃至否定态度,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造出来的,而是汉民族先人集体长期累积的结果。
要讨论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得先对汉字起源的涵义做一界定:即汉字的起源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体系而言的。明确了这一前提,这些学者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第一,由以上介绍和其他史料记载可知,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仓颉造字说已经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常识。近代以来,通过对出土文献的研究及与不同来源资料的多方互考印证,我国古史记载的可信度相当之高。
如西晋初年,由盗掘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为魏地)魏王墓冢而现世的《汲冢书》中的编年古史——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关于商周史实很多记载与甲骨文、金文吻合,在前不久完成的我国大型史学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文献资料很大程度上依据了《竹书纪年》。再如,通过对甲骨卜辞等不同来源资料的研究表明,《史记·殷本纪》关于商代帝王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就是一些历来为史学家以其言不雅驯而不屑的传统文献,如《五帝德》、《帝系》、《山海经》等,也被证明具有表示事实的一面。
所以,在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是但也同样没有确凿证据证非的情况下,对古史的记载一概采取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二,现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其历史上限至少在3300年以前。
经过专家学者考证研究,已辑录甲骨文单字5949个(其中多有同字异构,据最新研究,约为3500个左右),发现甲骨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完全符合“六书”造字原理。这说明,甲骨文的产生,应该是更久远的事情。
仓颉所处的年代大约在四千五六百年以前,从前面的介绍可知,仓颉造字是一种有缘起(“庶业其繁,饰伪萌生”)、有理论指导原则(“分理之可相别异”)、有实现结果(“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的自觉的创造活动。以甲骨文相对照,说汉字为仓颉所造,从历史沿革上讲是合理的。
第三,通过对创新规律的研究发现,历史上所有的重要思想、理论的形成和重大的发明、发现,都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而且这些重要的创新成果即使让大众认识和接受,往往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和困难的过程。
由此可见,仓颉造字说符合创新规律。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仓颉造字说是可信的。
至少可以认为,汉字成为成熟的、有体系的文字是从仓颉开始的。至于说仓颉是人名是官名还是其他什么含义可以暂不细究,因为我们这里关注的是汉字起源这一事实。
中国人(实际上远不止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是仓颉所创造的。如今,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多种电脑汉字输入法当中,就有一种名为“仓颉汉字输入法”。
作为“中华文字鼻祖”,几千年来,仓颉不但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位于商丘市虞城县王集乡的仓颉墓每天都迎来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客。
仓颉为黄帝的史官。为了记载事情,传递信息,黄帝命他造文字。
仓颉首先发明了象形文字。后来因象形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他又发明了会意字、形声字等。
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帝对仓颉发明和推广文字的功劳非常看重,仓颉后,他命人将其悬棺而葬之。
如今的仓颉墓前,枝叶繁茂的古柏掩映着一座大殿,殿门两旁的木柱一有副对联:“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师”。
4.赞美汉字的诗
以下咏仓颉造字的:
谒仓圣
徐山林
史官青冢望桥陵,
古柏遥映先祖心。
黄帝创业垂千古,
仓圣造字鬼神惊。
结绳计算远古事,
临鱼摹鸟象字生。
辟开荒昧惊天地,
中华文明著先声。
三会寺仓圣造书台
岑参
野寺荒台晚,
寒天古木悲。
空阶有鸟迹,
犹似造书时。
仓圣庙柏
(清)邓珏
昔今曲阜谒孔林,楷木以外柏森森。
大者围之难计尺,高者仰之难计寻。
冲宵老干龙蛇舞,穿石盘根岁月深。
曾问栽植经何代,或自汉唐迄于今。
今看仓圣庙中柏,同一参天皆黛色。
五十余株左右排,狮蹲虎踞惊人魄。
墓后数株更老苍,旁人指此得地脉。
其中岂无枯朽枝,樵不敢斫知拥惜。
我游树下独踟躇,似看古画铪不如。
飒飒凉飙起树末,飘飘落叶满阶除。
纵横布置成奇字,恍惚龟文鸟迹书。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