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芥子园的诗词

有关芥子园的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6-14 16:04:45 阅读: 次

有关芥子园的诗词

1.关于芥子的诗词

《周元吉蟠室诗》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天下有广居,非阿房建章,宾饯日及月,阖辟阴与阳。

山川坦然平,何者为藩墙,孔公暨瞿聃,同坐此道场。

哀哉世日隘,肝胆分界疆,蹙缩战蜗角,崎岖走羊肠。

周先早得道,所证非复常。

小室古城隅,宛如野僧房,能容人天众,杂沓来烧香,三万二千人,各据狮子床。

实际正如此,切忌错商量。

须弥芥子话,今夕当举扬。

《役诚斋》

年代: 宋 作者: 刘过

夫子声名号浙西,作成文士欲何为。

达人胸次元无翳,芥子须弥我独知。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吾兄昔在朝,屡欲请会稽。

誓将老阳羡,洞天隐苍崖。

时事乃大谬,宁复守此怀。

区区芥子中,岂有两须弥。

举眼即见兄,何者为别离。

尻舆驾神马,孰为策与羁。

弭节过蓬莱,海波看增亏。

2.形容盘芥子树的诗句

水性无边,具慈悲相。

《十六观经颂·观音观第十》宋·释遵式观音菩萨紫金身,名号遍恒沙,砧杵落谁家,照亦不已,永为旷代宣,身云莹碧霞如下。光轮停夜月。

圆通斯第一。 《黎解元庄严观音像见而赞之》宋·郑刚中端严净妙,如月在水。

焚荡淫怒痴。我同众生。

既道本来无一物,遍入众生一切想。五彩图圣像,具慈悲心,悟真非妄传。

无车脸心普。 《十六观经颂·佛菩萨像观第八》宋·释遵式诸佛如来法界身,行菩萨道。

《地藏菩萨赞》唐·李白本心若虚空。天晓不知何所见。

和风飞语燕。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宋·郑清之余尘明极强分离,菩萨如来是阿谁,圆寂了见佛,恭仰相貌,光中化佛无数亿。

昂首清尘眼,分形应类差,斜日噪寒鸦,是心即佛菩萨像,眉间毫相七宝色。广大智慧。

智者当观此想心。处处传消息,大悲菩萨是观音。

赞此功德海。 《次韵韩伯修学士读楞严见寄》宋·释慧空琉璃瓮中走却鳖:《圆相观音菩萨瑞像颂》宋·释彦泯妙觉慈生主。

扫雪万病尽,称名断苦芽。菩萨之心。

流出光明满十方。谤观圆满相。

誓同一切,璎珞缀千花,爽然清凉天,清净无一物,将何芥子纳须弥,,头头感叹嗟,惊起波斯一夜寻。

3.芥子园的来历

芥子园 地理概况 地处兰溪市兰荫山山麓。

芥子园很小,占地只有10.5亩 文字概述 芥子园系仿古园林建筑,为纪念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而建,地处兰溪市兰荫山山麓。芥子园很小,占地只有10.5亩,但包含亭台楼阁、小桥鱼池和名贵花木,使之小中见大,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别有丘壑。

游憩其间,发悠悠古思,怀悠悠古人,自能励志励人,催人奋进。难怪,中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冯其庸有诗云:“顾曲精微数笠翁,名园小筑亦神工;只今移向兰溪去,好听秋江一角风。”

4.求有关周处读书台的古诗文及赏析,没有赏析光古诗文也行啊,急

“周处读书台”的传闻 在我国文化史上,读书台是著名的人文胜迹之一。

所谓"台",原本是指古代一种既高又平的土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一般都作四方形,供人眺望或游览。后来文人墨客往往依傍人工建筑的台,或者天然的高墩耸石,作为读书修身之地,从此景以人传,就被附丽为某人某氏的"读书台"。

由于年代已久远,南京地区早期的读书台,如原来位于溧水的"伯喈读书台"(东汉藏书家、学者蔡邕的读书遣迹)等大都湮没无闻了,但相传是晋时大将周处的"子隐堂"(又被传为"周处读书台"却遗留了下来,今人还可以前往凭吊一番,以发思古之幽情。 在南京城东南角的江宁路老虎头44号,有一座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老屋。

在它的旁边,有一处耸立着的石台,就是历史盛传的"周处读书台"。实际上,它原是周处(字子隐,240-297,今江苏宜兴人)担任吴国东观丞时的堂宅,名唤"子隐堂"。

至明代时,可能因为金陵文人顾起元(1565-1628)在《客座赘语》一书中误称此地为"周孝侯读书台"(周处在57岁时战死后,被追封为"孝侯")的缘故,南京人就一直沿用了这个称呼。有心人只要寻访到它的附近,是不难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找到这一处名胜的。

周处在我国成为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是因为他前改前非而后又立业成名,成为历史上一个难得的迷途知返的榜样。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最早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刘义庆所撰的《世说新语》一书中,后来被收入新中国统一编写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中,成为中学生必读的课文之一。

历史上的"子隐堂"被误传为"周孝侯读书台",问题也就出在这儿: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有白额虎,并皆暴害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传说中一种能兴风作浪、生发洪水的龙),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群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可是,自从"子隐堂"被明人误称为"周孝候读书台"以后,人们还是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从此就以讹传讹地为人们所念,清代以来的文人为之题咏不绝。

清代文学家吴敬梓(1701-1754)客寓南京秦淮水亭时,就曾同友人登临此台,并留下了 "昔者周孝侯,奋身三恶除。家本罨画溪,折节此读书" 之句。

著名文人袁枚(1716-1798)所咏虽然不称"周处读书台",而题为《周孝侯斩蛟台》,但是在诗句中,他还是接受了前人的错误说法,有"两患虽除一患存,掷九从此读书矣"的感怀。 而江宁人陈道南在《周子隐读书台歌》中,则有"两患虽除一患存,折节读书求隐友"的廉洁。

1995年,此地老屋墙壁上的一块清代名人碑刻被发现。原来是清代光绪年间,有关方面曾将该遗址整修一新。

南京学者陈作霖在其《可园备忘录》卷三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光绪言十七年(1891年)……石观音庵后周孝读书台新加修葺,颇得超旷之趣,予往登之。 "现今重见天日的这方石碑,是由清代河东可道总督任道在光绪二十三年(1987年)撰书的,碑文已述了该台屡废屡兴的经过,还以讹传讹地留下了周处随同"二陆"在此读书成才。

并撰著了《风土记》、《吴记》等书的记载。 凡此种种均表明,将子隐堂误为"周孝侯读书台"确是由来已久了。

但由此也足以见出,南京人对于善于改过的先辈是寄予诚挚的敬意的,同时它也反映出南京地区独特的人文心理背景。 1、《楹联丛话 杂缀谐语附》 笠翁芥子园门前二柳,门内二桃。

桃熟时,人多窃取,因戏书一联于户云:“二柳当门,家计逊陶潜之半;双桃钥户,人谋虑方朔之三。 ”人以为谑而不虐。

又题歌台云:“休萦俗事催霜鬓;且制新歌付雪儿。”又题大门云:“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

孙楚酒楼为白门古迹,太白觞月于此;周处读书台,则与芥子园适相邻也。 2、题二首(1931年) 鲁迅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馀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明代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4、调歌头(雨花台) 泽国又秋晚,天际有飞鸿。 中原何在,极目千里暮云重。

今古长干桥下,遗恨都随流水,西去几时东。斜日动歌管,萸菊舞西风。

江南岸,淮南渡,草连空。石城潮落、寂寞烟树锁离宫。

且斗。

5.关于拙政园的诗词

拙政园 兰雪堂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

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

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

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

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

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

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听雨轩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

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

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

室内陈设典雅精致。小飞虹 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

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 “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

本文标题:有关芥子园的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