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纳兰性德的悼亡诗词

有关纳兰性德的悼亡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30 17:56:21 阅读: 次

有关纳兰性德的悼亡诗词

1.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素有“清初学人第一”之称的纳兰性德一生笔耕不戳,他的《饮水词》(原名《侧帽集》),“井水吃处,无不争唱”。

在妻卢氏病故后,他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追忆以往欢愉、悼念早逝亡妻,其数量之大,在悼亡诗词史上实属罕见。纳兰性德在继承古人悼亡诗词精髓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他的悼亡词情深意切、至真至浓、灵动细腻、撼动人心,是花与惜花人的对话,是对生死天堑的跨越。尤其令人称赏的是,他的悼亡词悲郁中飘过缕缕自然清新,开悼亡词一代清丽词风。

观纳兰性德之词,至真至诚,至情至浓,字字句句,发乎内心,少泥淖拖沓之语。王国维称纳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纳兰之词,素以清丽素雅著称。其边塞作,虽有豪放之句,而豪放中常有清秀之笔,如春潮过塞外,三分豪放情,七分清丽语。

其友情诗,多为忠义句,又不少婉约之情。占其词作最多的爱情作品,清新之气弥漫字句之间,染出一抹自然之色。

而笔者独爱容若悼亡作。笔者在这里论及的悼亡词,专指纳兰性德悼卢氏之作,即自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1677年6月29日)始,至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其病故十余年间所做的怀念、悼亡亡妻卢蕊之作。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特点之一,在于他的悼亡词是一种对话,是生者与逝者的心灵沟通。观此前悼亡之作,悲情深切,字里行间悲悼之情溢满,已是悼亡诗词的上乘之作,但还是少了一点灵犀之美。

譬如说,《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男子手抚绿衣哭泣,这是类似于自言自语式的悲悼,不乏真情,但少了些许天人间的通灵。

又如潘岳者,《悼亡诗》情深意切,“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若无悲情,难成此句。“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令读者每每读起,也不由得泪沾青衿,这算是凄。

若是悲切中再多几分灵动的美,就是凄美绝佳的上品了。纳兰性德的悼亡词,载情为本,张显灵性,悲凄中荡漾着渴望心灵沟通的灵动之美,脱去了干涩的悲伤,换之以灵犀暗度,不仅感染读者的感情,也撼动着读者的灵魂。

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在这首词中,纳兰不是“哭”老婆,也不是“哭”自己,更不是自言自语,他在试图通过这种提照的方式来沟通生死,与亡灵产生共鸣。

天人永隔,因“只向从前悔薄情”,便通过“凭仗丹青重省识”这种方式,再来认识亡妻,回忆往事。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亡妻一样,也能够对自己“重识省”,但终落个“一片伤心画不成”。

“画不成”是因为天人相隔沟通失败。但纳兰性德并不放弃这种沟通,而是始终相信爱可以穿越生死,产生感应。

后半阙提到“卿自早醒侬自梦”和“夜雨铃”。逝去的人解脱了,活着的人却陷在梦里。

“夜雨铃”应取典于唐明皇与杨玉环之事。相似的,在《浣溪沙(风髻抛残秋草生)》中,也提到了唐明皇与杨玉环七夕盟誓和“雨淋铃”。

传说唐明皇与杨玉环生死相隔,但依然能通过使者,在海上仙山寻到了太真。纳兰也希望能与亡妻产生这样的天人沟通,“信天上人间非幻(《鹊桥仙·七夕》)”,并用了各种方式,“凭仗丹青重省识(《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一种,“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又是一种,“重泉若有双鱼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也是一种,但这些方法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但是“丁巳重阳前三日(《沁园春》)”这天,纳兰性德成功了。

在这首《沁园春》全词开始之前,有一段序,如下: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沁园春》是一首记梦词,其中的一往情深、缠绵悱恻可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媲美。

亡妻所衔之恨也正是纳兰性德所含之怨,既然人已无法团圆,就化为一轮冰月,纵有阴缺,犹有圆时。古人悼亡或是独自垂泪,或是相顾不语,纳兰性德不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是得到了亡妻的“呼应”。

虽然这种对话无法发生在现实世界中,但却是纳兰性德悼亡词追求心灵沟通的有力证明。纳兰性德悼亡词是惜花人与花的“对话”。

以悼亡词的词性来看,花应是逝者,惜花人应是生者,也就是说,卢蕊是花,纳兰容若是惜花人。卢氏名蕊,名字就透着花香气,说她是花,合乎情理。

“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林下荒台道韫家)》)”,“趁星前月下,魂在梨花(《沁园春·代悼亡》)”,都把卢蕊比作花朵。纳兰性德深爱卢蕊,说他是惜花人,同样合乎情理,纵然“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可这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词作,字字惜花,句句怜花,不是怜花句又是什么?这一笔“口是心非”,却更显惜花人的多情。

然而,当我们细细品读这些悼亡词时,便会发现这样一个奇妙的现象,很多时候,这种惜花人与。

2.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素有“清初学人第一”之称的纳兰性德一生笔耕不戳,他的《饮水词》(原名《侧帽集》),“井水吃处,无不争唱”。

在妻卢氏病故后,他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追忆以往欢愉、悼念早逝亡妻,其数量之大,在悼亡诗词史上实属罕见。纳兰性德在继承古人悼亡诗词精髓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他的悼亡词情深意切、至真至浓、灵动细腻、撼动人心,是花与惜花人的对话,是对生死天堑的跨越。尤其令人称赏的是,他的悼亡词悲郁中飘过缕缕自然清新,开悼亡词一代清丽词风。

观纳兰性德之词,至真至诚,至情至浓,字字句句,发乎内心,少泥淖拖沓之语。王国维称纳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纳兰之词,素以清丽素雅著称。其边塞作,虽有豪放之句,而豪放中常有清秀之笔,如春潮过塞外,三分豪放情,七分清丽语。

其友情诗,多为忠义句,又不少婉约之情。占其词作最多的爱情作品,清新之气弥漫字句之间,染出一抹自然之色。

而笔者独爱容若悼亡作。笔者在这里论及的悼亡词,专指纳兰性德悼卢氏之作,即自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1677年6月29日)始,至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其病故十余年间所做的怀念、悼亡亡妻卢蕊之作。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特点之一,在于他的悼亡词是一种对话,是生者与逝者的心灵沟通。观此前悼亡之作,悲情深切,字里行间悲悼之情溢满,已是悼亡诗词的上乘之作,但还是少了一点灵犀之美。

譬如说,《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男子手抚绿衣哭泣,这是类似于自言自语式的悲悼,不乏真情,但少了些许天人间的通灵。

又如潘岳者,《悼亡诗》情深意切,“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若无悲情,难成此句。“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令读者每每读起,也不由得泪沾青衿,这算是凄。

若是悲切中再多几分灵动的美,就是凄美绝佳的上品了。纳兰性德的悼亡词,载情为本,张显灵性,悲凄中荡漾着渴望心灵沟通的灵动之美,脱去了干涩的悲伤,换之以灵犀暗度,不仅感染读者的感情,也撼动着读者的灵魂。

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在这首词中,纳兰不是“哭”老婆,也不是“哭”自己,更不是自言自语,他在试图通过这种提照的方式来沟通生死,与亡灵产生共鸣。

天人永隔,因“只向从前悔薄情”,便通过“凭仗丹青重省识”这种方式,再来认识亡妻,回忆往事。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亡妻一样,也能够对自己“重识省”,但终落个“一片伤心画不成”。

“画不成”是因为天人相隔沟通失败。但纳兰性德并不放弃这种沟通,而是始终相信爱可以穿越生死,产生感应。

后半阙提到“卿自早醒侬自梦”和“夜雨铃”。逝去的人解脱了,活着的人却陷在梦里。

“夜雨铃”应取典于唐明皇与杨玉环之事。相似的,在《浣溪沙(风髻抛残秋草生)》中,也提到了唐明皇与杨玉环七夕盟誓和“雨淋铃”。

传说唐明皇与杨玉环生死相隔,但依然能通过使者,在海上仙山寻到了太真。纳兰也希望能与亡妻产生这样的天人沟通,“信天上人间非幻(《鹊桥仙·七夕》)”,并用了各种方式,“凭仗丹青重省识(《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一种,“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又是一种,“重泉若有双鱼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也是一种,但这些方法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但是“丁巳重阳前三日(《沁园春》)”这天,纳兰性德成功了。

在这首《沁园春》全词开始之前,有一段序,如下: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沁园春》是一首记梦词,其中的一往情深、缠绵悱恻可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媲美。

亡妻所衔之恨也正是纳兰性德所含之怨,既然人已无法团圆,就化为一轮冰月,纵有阴缺,犹有圆时。古人悼亡或是独自垂泪,或是相顾不语,纳兰性德不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是得到了亡妻的“呼应”。

虽然这种对话无法发生在现实世界中,但却是纳兰性德悼亡词追求心灵沟通的有力证明。纳兰性德悼亡词是惜花人与花的“对话”。

以悼亡词的词性来看,花应是逝者,惜花人应是生者,也就是说,卢蕊是花,纳兰容若是惜花人。卢氏名蕊,名字就透着花香气,说她是花,合乎情理。

“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林下荒台道韫家)》)”,“趁星前月下,魂在梨花(《沁园春·代悼亡》)”,都把卢蕊比作花朵。纳兰性德深爱卢蕊,说他是惜花人,同样合乎情理,纵然“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可这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词作,字字惜花,句句怜花,不是怜花句又是什么?这一笔“口是心非”,却更显惜花人的多情。

然而,当我们细细品读这些悼亡词时,便会发现这样一个奇妙的现象,很多时候,这种。

3.求纳兰容若的所有悼亡词

/lanruo_136/blog/static/29283108200893011273143/ 这是别人博客上的,下面是其中的一段,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希望能采纳(*^__^*) 对亡妻卢氏的伤悼 纳兰容若的妻子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16]据叶舒崇《皇清纳兰氏卢氏墓志铭》载,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17]”。但不幸的是,卢氏只与纳兰共同生活了短短三年便撒手人寰,这成为词人心中永远的痛,于是无尽的思念便化作了一首首悼亡词,如泣如诉,哀感顽艳。

纳兰对卢氏情真意笃,对和卢氏的恩爱生活没齿难忘。清明、七夕、中秋、重阳、亡妇的忌日与生辰,以及亡妇题照、一场虚梦……处处都是牵动情思、促其催肝裂胆、柔肠寸断的时刻。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18] 劈头一个反问,道出了词人心中对妻子之死的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然后由己及彼,又由彼及己,以告诫自己梦之应醒,到夜台幽远,书信难达,以至来生难期,万念俱灰,把现实之事与幽冥之想揉在一起,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深沉爱恋。此词哀感顽艳,凄绝缠绵。

剪不断的爱意幽思,道不尽的柔肠悲歌。有时哽噎难鸣、欲哭无调;有时锥心泣血、泪如泉涌;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如断肠之曲,摧人心肝。

这种镂骨铭心、魂牵梦绕的追念之情,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已。

4.谁有纳兰性德谁有的悼亡诗词

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又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又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又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又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

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又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又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又(秋夕信步)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鬓云松令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青衫湿 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清平乐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又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又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又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又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又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5.纳兰性德最著名的悼亡词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6.纳兰性德悼亡词

纳兰总共留下三班多首词,而悼亡词是其中所占篇幅最多的,所以不能具体说有几首

最出名的几首是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青衫湿遍 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

7.纳兰性德有哪些悼亡词

《南乡子》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潮。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打画桥。

《于中好》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痴数春星.

8.纳兰性德的最悲伤的一些诗词

(1)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燕山赏析: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作。词的大意是:黄昏时的乌鸦都飞尽了,我却站在那里凝神远望,心中的怨恨都是为了谁呢?眼前柳絮好像飘飞的急雪,散落到香阁里,微微的晚风又轻轻地吹拂着胆瓶里的梅花。

心字型的篆香已经燃成灰烬。 写作背景:这首词应该是写在纳兰的表妹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

他与表妹雪梅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虽然没有挑明爱情关系,但纳兰深深地爱着雪梅这是事实。他与表妹曾经一块去读私塾,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对诗作赋。

如今,表妹走了,走进了皇宫,当了妃子。一场早期的恋爱就这样成了泡影,叫谁能不痛苦呢?表妹走后,纳兰曾经装扮成僧人进宫去见过表妹一面,但那是多么危险的举动。

一经被康熙皇帝发现,那是要杀头的!匆匆一面,而且还隔着宫廷里的帏幔。回来后好长时间放不下,他思念表妹的心情谁又能了解呢?所以,他经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凝神。

可是,初恋是彻底没有希望了,这辈子也别再想了,心事变成了灰一样。 艺术特色:纳兰的词艺术成就非常高。

特别是小令,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梦江南》有单调、双调和另调,这一首是用的单调《梦江南》。

全词总共才27字,词的容量极其有限。但是,纳兰在这27个字中,塑造了一个失恋者的形象。

他悲愤,他痛苦,他怨恨,他心如刀割,他心灰意冷。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他把内心的痛苦压抑住,强陪着笑脸应付家人与外界。

其次,是这首小词营造了一个意境,由几个意象组成: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这是一个何等伤感的画面。清代人把纳兰爱情词概括为“哀感顽艳”,这首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2)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赏析:首先,看得出这是一首悼亡词,但至于掉亡的是谁就无法准确得知,只有后人的一些推测,但知道的是,容若所悼亡的这位女子一定是有着跟谢道韫一样的才气与风度,一定是一位很美的女子!“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一幅凄冷的画面怵然眼前,勿需要太多的言语,愁到深处黯然神伤,能说得出的愁便不算愁,愁是心里的语言,让人心碎,让人断肠!独自一人,不期而至的风更添愁,对着风,更落寞,落寞的心情遇上乌鸦,会茫然吧, 数乌鸦,是愁到深处的神伤吧,是不自觉的羡慕吧!我这样想。不禁想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当然,这句诗没有李白诗的豪气,但却更显凄凉。

这首诗的名句是“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也是为最多人所知的。据说“黛玉葬花”也跟这句诗 有关,因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容若同为康熙的侍卫,并且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曹寅熟知容若的诗句也不奇怪, 由此推论,曹雪芹熟知容若的诗句也就不奇怪了,而容若的诗句里也屡次出现“葬花”,如“葬花天气”,以及现 在的“一宵冷雨葬名花”,所以“黛玉葬花”源自容若的诗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当然,这是众多“红学家” 的事了!但撇开这个不说,这句诗本身就是一句绝妙的佳句,意境清冷,让人倍感心碎,所谓天妒红颜,也许就是这样吧。浮萍逐水流,半点不由人,飘零的凄冷哀愁。

只消一夜的冷雨便将名花埋葬,花就这样消失了,带着美丽与芬芳,让人不禁生出对雨的恨意!雨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但又不禁思索,这里的“雨”指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悼亡的是容若心仪的那位后来入宫的女子,那么这里的“雨”指的就应该是“皇权”吧,“幽幽深宫梦,人生几度秋”,这样好的一个女子竟然被锁在这样的深墙内,容若心里一定很苦吧,深爱着却不能相见,而且是永远都不可能相见!容若此刻心里一定很苦也很怨吧?有人说,这句诗也包含了容若对自己际遇的哀叹之感,那么这里的雨也就还指“当时朝廷错综复杂的形式”吧,但我不是很同意,我更愿意相信这句诗是容若对已逝爱人的思恋怜惜之情与对“皇权”的憎怨之情!读到这句,一种哀伤之意就会涌上心头!冷雨葬花,让人心痛,让人愤怒,让人哀伤,犹如高山流水难觅知音时的断弦,一种凄美的心碎油然而生。(3)摊破浣溪纱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

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此篇离恨也。

纳兰虽一开始便说自己是“醉不醒”,其实是酒醉而心不醉。一灯摇曳,纳兰的梦境与现实分明起来,变得格外清醒,这正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于是只能听着窗外雨,“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之后,便是纳兰的直述胸臆。“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纳兰虽然如是说,却不能如是做,依旧被离愁别恨所困扰,只听遍了鹧鸪的啼叫。

这正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词中没有用典,一切都是那么素朴,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徊,为之恻然。

纳兰之情可用李煜之《相见欢》来诠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9.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一)婉丽凄清 真挚深切

纳兰容若的好友顾贞观曾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这句话正表明了纳兰容若词作,尤其是悼亡词的主要特点:婉丽凄清。这也可说是悼亡之作的共同特征: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日哀。”,李煜“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无不是凄切哀婉,令人肝肠寸断。这在纳兰的悼亡词中更为突出。其字里行间满是剪不断的爱意幽思,道不尽的柔肠悲歌。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如断肠之曲,摧人心肝。这种镂骨铭心、魂牵梦绕的追念之情,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已。一种凄美之感,回荡其间。这种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意象。意象是诗词构成的基本材料,语言又是诗词意象的表现形式,是其载体,是其外衣,二者是为表里。青衫、银钮、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再看前面所列五首悼亡词中,空阶、重泉、纸灰、斜阳、碧落、漆灯、秋坟、西风、黄叶。。诸如此类凄淡灰暗的意象,纳兰的悼亡词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这些意象大都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暗影,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彩,透露出悲凉伤感的意绪。未读全章,单看零词,便已有了凄清之感。(2)意境。意境是词的灵魂。纳兰词属婉约一路,婉约词之境界缠绵深婉,朦胧曲折,这是人所公认的。容若的词不但有婉约词人之共性,而且在境界的铸造上还显示出独有的特点,即其词境的凄惋。我们在读纳兰的悼亡词时总是为其所铸成的凄切哀怨的情景氛围所感,总是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某种震撼,这种心灵感受,正是由于诗人所融铸的凄惋的词境所产生。

纳兰容若的悼亡词之所以婉丽凄清,动人心魄,归根结底在于他的“真纯”。纳兰容若与其妻卢氏只共同生活了短短三年便撒手人寰,这成为词人心中永远的痛,他对卢氏情真意笃,对和卢氏的恩爱生活没齿难忘,无尽的思念化作了一首首悼亡词,如泣如诉,痛彻心扉。诸多词章写真意,抒真情,摹真景,说真话,绝无矫作,绝不搔首弄姿。回荡在字里行间真挚深切的情感,是纳兰词无边魅力的根本所在。

(二)清新自然 不事雕饰

徐乾学在《墓志铭》中说:性德之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又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这里都提到“自然”。纳兰容若的悼亡词婉丽凄清、真挚深切,并不是因其辞藻华丽,刻意雕饰。相反,其词用语自然,清新平实。什么是“自然”呢?自然二字常与“真纯”连缀用于文艺作品之风格的评论上,既指作品的情感表现,又指艺术技巧,而两者又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显示面,前述之“真”是侧重在作品的情感表现方面,而这里所指则是侧重在词的艺术技巧,即语言表达上,就是说性德的词不刻画,不雕琢,不粉饰,纯任性灵,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仿佛由肺腑流出。例如前面所选取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钗钿约,竞抛弃”二句,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很平常的语句,像是在无理的抱怨一般,但正见其至情;再看《青衫湿》,首句“近来无限伤心事”,似不经意间向人倾诉一般,近段时间有很多伤心的事,却再没有人可以分担。这也是再平常不过的句子;又如《蝶恋花》里“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爱情如能像月亮那样始终皎洁,即使你在冰雪之中,我也要用爱情之火来温暖你。语出自然,读来浅显易懂,并无太过华丽的比喻,但洋溢在其间的深情,却不禁让人深深心折。

这些词都是亦景亦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全用白描的手法,有的近乎口头语的语言,或描写景物,或抒写深情,或叙述见闻感受等等,几乎无须注释。没有辞藻雕饰,没有肆力刻画,读来自然亲切。

所以,清新自然、不事雕饰,是纳兰容若悼亡词的另一大特点。

用典如神 化句贴切

纳兰容若的词作中喜用典故,化用前人佳句,但绝非滥引乱征,而是恰如其分,契合词境,紧扣题旨增强了词作的说服力和意境美。这里仍以前面所列出的五首悼亡词为例:

《金缕曲》“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庭筠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

《沁园春》“重寻碧落茫茫”,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是说纳兰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

本文标题:有关纳兰性德的悼亡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其他美文推荐:畅谈人生之路
其他美文推荐:阳光灿烂的说说 生活励志说说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