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与兰州黄河铁桥有关的诗词

与兰州黄河铁桥有关的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25 23:41:00 阅读: 次

与兰州黄河铁桥有关的诗词

1.描写中山桥的诗句

描写中山桥的诗句有: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6.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____志南《绝句》

7.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8.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____王建《雨过山村》

9.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0.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____沈周《题画》

11.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____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12.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____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13.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____朱栴《官桥柳色》

14.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____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15.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____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16.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17.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____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2.兰州中山桥的百年沧桑

中山桥自建成至今,已度过了108个春秋。

百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地震摇撼、风雨剥蚀、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历经沧桑之后,他依然如一名坚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

百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多次危机。其中,以1981年黄河洪水最为严峻。

1981年8月13日至9月中旬,黄河上游连续降雨,黄河兰州段水位暴涨。8月下旬,刘家峡水库日均流出量达1387立方米/秒,湟水、大通河日均流量达614立方米/秒,中山桥处流量为1838立方米/秒。

进入9月份后,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逐渐增大,兰州段流量也急剧上涨,最大流量达564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达1516.79米。在这次洪水中,黄河兰州段大于4000立方米/秒的流量持续了20天,总行洪历程达30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水位最高、流量最大的一次洪水。

中山桥在这次洪水中经受了建成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其时,黄河水位已接近中山桥桥面,中山桥一旦被冲毁,势必危及下游黄河大桥的安全,同时将对全市防汛造成不利影响。

为确保中山桥安全度汛,9月14日下午,兰州市建委及市政工程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中山桥安全度汛问题,提出了3个方案:第一方案:为防止桥架被洪峰冲毁,计划用3条钢丝绳,分别在南北桥头两岸上游处下地笼,钢丝绳顺桥人行道摆放,紧扎桥架一端,牵制南两孔、中孔和北两孔桥架,以尽量减少损失。第二方案:当刘家峡水库泄洪流量为6000立方米/秒、水位距桥面30厘米时,立即组织人员挖除桥面沥青混凝土,以减轻桥的浮力,为下一步打开桥面板做准备。

第三方案:当刘家峡水库泄洪量为6500立方米/秒,水位将接近桥面时,立即组织人员拆除桥面板,截断栏杆,进一步减轻桥的浮力和阻力。同时做出最坏打算,在中山桥上空用直升机布置炸弹,以防止铁桥被洪水冲垮。

9月14日,中山桥封闭,栏杆被连夜锯断,并用3根钢丝绳锚横拉。9月15日,水位已越过二、三、四墩帽顶,达1516.79米。

当晚10时,中山桥实行戒严。9月19日,黄河洪水流量下降到4800立方米/秒。

9月21日,市政工程部门等单位对中山桥支座与中心线进行了观测,观测数据与1980年6月数据基本相符,这才撤销中山桥停止交通的禁令。至此,中山桥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验,仍傲立于黄河之上。

1989年,80岁的中山桥经受了建成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碰撞。当年8月9日,下午7时15分,兰州一毛厂一艘260吨重的供水船失控,撞击了中山铁桥桥墩,危及铁桥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

当晚,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采取了紧急措施,在中山桥南北两端设置了红灯、路障,断绝了交通,同时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了动力电问题,安排了将船体拖离大桥的各项准备工作。市防汛指挥部门及时与刘家峡水库联系,调节了黄河水位。

11日下午2时许,两台卷扬机拖着巨大的船体离开了中山桥,威胁中山桥安全长达40个小时的船体,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拖移,被拖置到离桥200米的上游岸边,并作了安全固定。至此,大桥安全威胁彻底解除。

一百多年的风雨剥蚀,使中山桥已略显苍老。自1931年起,经过大大小小的17次维修,这座历经磨难的百年老桥雄风仍不减当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桥共经历了5次加固维修:1950年,由交通部第七公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对铁桥进行桥墩加固。1954年,国家拨款60万元,由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公路局对铁桥进行了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得中山桥外形变为了今天的形状。

1989年,那艘自重260吨供水船失控撞到铁桥后,兰州市经过抢修不仅使铁桥转危为安,还加宽了人行道,装饰了桥身,铁桥焕然一新。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中山桥又进行了维修加固。

2004年10月,在承担了95年车辆交通任务之后,兰州市政府决定将中山桥改为步行桥。2011年,中山桥迎来了建成后的第18次大修。

这次大修除提高中山桥抗震能力和抗洪能力,加固桥墩外,还将让这座百年老桥长高1.2米。工程完工后,将使这座百年老桥重焕青春,同时保证可靠使用50年。

对兰州和兰州人来说,中山桥代表了太多太多。对兰州而言,他是纽带,将阻隔这座城市长达千年的黄河天堑变为通途,连接了南北两岸;他是钥匙,开启了通向新疆、青海、宁夏、内蒙的商道,使兰州的特产得以走向全国各地,将各地丰富的物产带到了这片土地上;他是功臣,帮助中国人民度过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走向解放。

而对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兰州人而言,中山桥更像是一位亲人,一位长者,在黄河之滨,对后辈儿孙和外来访客讲述着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他以雄健的身姿横亘在黄河之上,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与每一个兰州人一道,勇敢地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3.关于兰州中山桥的资料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4.关于黄河铁桥的历史````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黄河铁桥人们都熟悉,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它近百年前那段堪称创举的兴建历史。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5.描写兰州黄河铁桥的说明文600字

兰州黄河的主要简介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滨河路,从东到西一游.

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位滨河路观看沿途的雕塑及景色.

黄河母亲位于滨河路中段,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枣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由“母亲”和二“男婴”组成构图.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绿色希望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180米处.它是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兴建的,建于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汉白玉圆锥体变形树组成,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园林绿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象征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

筏客搏浪位于滨河路东段“白塔远眺”小游园中,为1986年10月1日由汪兴中所作.雕塑由钢筋混凝土基座镶嵌以黄河卵石,呈黄河巨浪翻卷状.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飞;有搏浪追风之感.青铜铸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挥桨,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拢鬓,神态安详.这一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是兰州黄河文化的主要内容.

丝路古道位于城关区黄河大桥南端,滨河路南段.雕塑截取丝路古道的一峰骆驼为核心,由花岗岩雕成,高6米,长7米,重百余吨,集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雄驼满载绸缎,上骑一着披风,右手搭凉篷睫望的长者.驼右前部一深眼隆准虬髯的胡商牵僵倒行.驼右后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状呼喊后续驼队.雕塑构图古朴,整体凝重,气势恢宏,令人顿生朔漠苍凉之感.

平沙落雁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尖子南面.雕塑为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生态恢复平衡,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

6.兰州的黄河铁桥始建于那一年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黄河铁桥人们都熟悉,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它近百年前那段堪称创举的兴建历史。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

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

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7.与桥梁有关的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____志南《绝句》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____王建《雨过山村》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____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____沈周《题画》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____朱栴《官桥柳色》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____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____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____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____杜甫《野望》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____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____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____宋徵舆《玉楼春·燕雕梁画栋原无数》

本文标题:与兰州黄河铁桥有关的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