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手抄报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手抄报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03 10:24:00 阅读: 次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手抄报

1.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来历、传说 、习俗、故事、诗 词)

手抄报来在中间部分画一个半圆作碗,然后在上面画上许多的圆形作汤圆,在半圆上画波浪线增加细节,在碗的左右两边用波浪线画成框。在上方写上标题:“元宵节手抄报”,然后画圆形把子分别圈起来。

元宵节手抄报:欢度元宵节——正月十五,天刚暗下来我们全家都出去看花灯,有的是鸟巢灯有的是荷花灯还有的是圣火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圣火灯,他的圣火是用红绸做的,风一吹,仿佛真的燃烧了起来很好自看,我们正看得眼花缭乱时,只听见几声巨响,呀!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百,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

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度”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2.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资料

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元宵节起源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相关诗词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4.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来历、传说 、习俗、故事、诗 词)

手抄百报在中间部分画一个半圆作碗,然后在上面画上许多的圆形作汤圆,在半圆上画波浪线增加细节,在碗的左右两边用波浪线画成框。

在上方写上标题:“元宵节手抄报”,然后画圆形把子分别圈起来。 元宵节手抄报:欢度元宵节——正月十五,天刚暗下来我们全家都出去看花灯,有的是鸟巢灯有的是荷花灯还有的是圣火灯。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圣火灯,他的圣火是用红绸做的,风一吹,仿佛真的燃烧了起来很好看,我们正看度得眼花缭乱时,只听见几声巨响,呀!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回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

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答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5.就是写元宵诗的手抄报里面要写什么字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

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

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

6.元宵节的配图古诗词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宋)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诗曰(宋)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元)失名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明)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明) 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清)董舜民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上 元 夜崔 液玉 漏 铜 壶 且 莫 催,铁 关 金 锁 彻 夜 开。

谁 家 见 月 能 闲 坐,何 处 闻 灯 不 看 来。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李 商 隐月 色 灯 山 满 帝 都,香 车 宝 盖 隘 通 衢。

身 闲 不 睹 中 兴 盛,羞 逐 乡 人 赛 紫 姑。元 宵 (唐 寅)有 灯 无 月 不 娱 人,有 月 无 灯 不 算 春。

春 到 人 间 人 似,玉 灯 烧 月下 月 如 。满 街 珠 翠 游 村 女,沸 地 笙 歌 赛 社 神。

不 展 芳 尊 开 口 笑,如 何 消 得 此 良 辰。元 夕 诗( 施 闰 章 )燕 台 夜 永 鼓 逢 逢,猎 炬 金 樽 烂 漫 红,列 第 侯 王 灯 市 里,九 衢 士 女 月 明 中。

玉 萧 唱 遍 江 南 曲,火 树 能 焚 塞 北 风。惟 有 清 光 无 远 近,他 乡 故 国 此 宵 同。

青 玉 案 ( 元 夕 )辛 弃 疾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更 吹 落 , 星 如 雨。宝 马 雕 车 香 满 路,凤 萧 声 动 , 壶 光 转,一 夜 鱼 龙 舞。

蛾 儿 雪 柳 黄 金 缕,笑 语 盈 盈 暗 香 去。众 里 寻 他 千 百 度,蓦 然 回 首,那 人 却 在 火 阑 珊 处。

元 夕 影 永 冰 灯唐 顺 之正 怜 火 树 千 春 妍,忽 见 清 辉 映 月 阑。出 海 鲛 珠 犹 带 水,满 堂 罗 袖 欲 生 寒。

烛 花 不 碍 空 中 影,晕 气 疑 从 月 里 看。为 语 东 风 暂 相 借,来 宵 还 得 尽 余 欢。

汴 京 元 夕 (李 梦 阳)中 山 孺 子 倚 新 妆,郑 女 燕 姬 独 擅 场。齐 唱 宪 王 春 乐 府,金 梁 桥 外 如 霜。

京 都 元 夕 (元 好 问)袨 服 华 妆 着 处 逢,六 街 灯火 闹 儿 童。长 衫 我 亦 何 为 者,也 在 游 人 笑 语 中。

参考资料:新华网等。

本文标题:有关元宵节的诗词手抄报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