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抒情散文 > 纪实散文| 孝亲椹园

纪实散文| 孝亲椹园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29 14:46:20 阅读: 次

纪实散文| 孝亲椹园

在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景区,有一处并不起眼的椹园。说它不起眼,不仅因为地块小,而且树龄年轻,跟相邻的“古桑”相比,确实有些“嫩点”。

  这处椹园的主人叫闫宗岭,家在夏津北城街道办事处刘堤村,是我原夏津三中的同窗好友。因同学们建起“微信群”,每当椹果飘香时节,他便招呼同学们来此观光品尝。

  2021年5月30日,趁回乡探望老母亲之际,我和几位同学一起驱车前往。车刚停稳,早已等候在此的闫宗岭走过来,握着同学们的手,一脸地热情和真诚:“真不好意思,刚摘过椹子,手指染黑了,粘粘乎乎。”他歉意地使劲搓着双手说。

  因毕业后从未谋过面,话题当然多。说着叙着,我不曾想,在这处普通平常的椹园里,还蕴藏着一段孝老敬亲的感人故事呢。

  1981年,闫宗岭三中毕业后,在家种过地,出外打过工,走南闯北,涉及了不少领域和行当,可谓经历丰富,见过世面。用他自己的话说,“钱没挣到多少,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和思路。"2006年10月,他满怀豪情地"漂”到北京,经过调查论证后,开起了自家药店。由于诚信经营,服务热情,赢得信赖,规模效益不断扩大。因此,他还把已成家的两个儿子"拉扯”到北京,各自经营起药店,成了小有名气的“药商之家”。

  药品经营生意既是个细心事,也是个辛苦活。闫宗岭夫妻俩劲头蛮大,调药进货,站台出售,里里外外,无暇歇息。就这样,一干则是六个年头。

  到了中年这个时段,上有老下有小,愣不丁就会出现什么事,更何况闫宗岭这个大家庭呢?2013年4月的一天,闫宗岭接到家人的电话,说父亲雨天出门摔坏了腿。"放下电话,我买上车票就往家赶……当看到父亲那痛苦表情时,我心如刀割。父母这辈子不容易,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把我们兄妹7个养大成人,其辛劳程度可想而知。”现在提起这事,闫宗岭还是很伤感。

  回到家以后,闫宗岭和家人把父亲送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还不错,只是腿骨有点裂缝,并无大碍。医生建议回家卧床静养。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平时喜欢散步活动的父亲,在躺了两个多月时间后,再也在床上“熬”不住了。有一天,趁家人一会儿功夫不在身边,便硬坚持撑着起来,走到院里没几步,又重重地摔了一跤。再次到医院拍片,见到此前愈合的伤处,又出现了裂缝,也只能继续着静养。

  自从父亲再次摔伤后,闫宗岭便跟哥哥和大弟弟商量,兄弟三人轮流照顾父亲和上了年纪的母亲,还有从小患婴儿瘫只能简单自理、一直跟父母共同生活的小弟弟。从此开始,闫宗岭每隔两个月,便如期从北京回家"履行义务”,生意便交给妻子打理。妻子不会使用电脑,调剂药品不得不叫儿子前来帮忙,但她无论多累多忙,从无半句怨言。

  就这样,一晃一年半时间过去了,闫宗岭“按部就班",在北京和老家间来回穿梭。毕竟上了年纪,伤口愈合比较慢,再加上长时间卧床,父亲晚上心烦的时候,常常一闹就是大半夜。后来,父亲逐渐出现噐官衰竭症状,说起话来言语不清,大脑反应迟纯。2014年10月,按照“轮班”计划,闫宗岭完成此番“任务”后,见老人精神状态尚好,便返回北京忙活生意。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北京第三天,他便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又急急火火地往家赶……遗憾地是,迈进家门时刻,父亲已经咽下了最后那口气。"父亲临终爷俩没见上面,这给我留下了终生遗憾,内心一直有着愧疚感。”闫宗岭眼含泪水,告诉我说。

  父亲去世以后,闫宗岭跟哥哥和大弟弟,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小弟弟。他每隔两个月雷打不动回家照顾一个月时间。因此,闫宗岭学会了洗衣做饭等日常家务活儿。期间,他极力表现自己,凡事想得周到细致,尽可能地不让母亲和小弟弟受委屈。赶上换季缝缝补补,自己实在干不了,他便让妻子临时关掉药店,回家来帮助打理。多少年来,闫宗岭已习惯了这“候鸟式”的奔波,妻子也养成了“随时回"的习惯。这个时候,夫妻俩决定把责任田的杨树刨掉,种植上了成片的桑椹树。"父亲的病逝,对我打击很大,母亲和小弟弟需要照顾,我常回来一住个把月,一年就有四个月。期间除照顾母亲和小弟弟外,空闲功夫也好有点事做。自家田地处在景区,便大多裁上了桑椹树,间或也有少量杏树和核桃树。”闫宗岭解释道。

  2020年2月,90岁高龄的母亲,因脑血栓住进医院。正在北京的闫宗岭,又着急忙慌地赶回了家。母亲住院后经过治疗有所缓解,但情况还是时好时坏,后来却又出现脑溢血症状,眼着病情往更坏情况发展。因此,这次回家照料生病的母亲后,闫宗岭便跟妻子商量,做出出人意料的抉择:把北京正在经营的药店"盘”出去,回到老家一门心思照料母亲和小弟弟,免得这里“牵肠”,那里“挂肚”。“正常情况下,我那药品能值40多万,可这一急,仅20万块便出手了。我不是不在意钱财,可更加在意孝道。我不能再留下老父亲临终前,没见到亲生儿子的遗憾了!钱有的是机会去挣,而留下的遗憾却是终生的。”这是闫宗岭的心里话。

  母亲在医院治疗几个月后,效果并不怎么理想,并逐渐病入膏盲。这时医生好心相劝:"出院回家吧,老人无法可治了,到哪里去治都毫无意义。”听了这话,闫宗岭和家人商量好,把老母亲接回了家。这个时候,闫宗岭昼夜守护在母亲身边,不敢离开家门半步,端屎倒尿,擦洗喂饭,尽心竭力……转眼临近腊月门,闫宗岭和家人张罗置办下丰盛的年货,想的是陪操劳一生的母亲,好好地过这个年。因为他有一种预感,有可能这是家人跟母亲在一起的最后一个团圆年。可没料到,腊月初清早,母亲病情急剧恶化,并在儿女们的陪伴注视下,安详地闭上了双眼。母亲走了,一家人悲痛不已,但叫闫宗岭欣慰的是,母亲临终时,他和家人都在老人身旁。

  父母亲先后辞世,闫宗岭已尽到养老送终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便有人上门劝说:"还是回京重整旗鼓,把药店再开起来吧,这么多年已打开市场,收入相对比较稳定,比在家里摆弄这几亩椹园强的多。”闫宗岭听了这话,觉得不是没道理,但他还是摇了摇头,说:“这可不行啊!没了父母双亲,我还有患病的小弟弟呢,他是我的一奶同胞,我也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他。”就这样,闫宗岭跟哥哥和大弟弟又一起轮流照料起小弟弟来。“守在小弟弟身边,我们心里都觉得踏实。”

  小弟弟住在离闫宗岭家不远的一处院落里,因大脑和肢体发育不全,说起话来吐字不清,常人一般难以听懂,而其家人一清二楚,他虽有些半身不遂,腿脚不大听使唤,而拄着拐杖也能活动,简单生活可以自理。

  "我们哥仨对小弟弟的照顾,主要是洗衣送饭。”

  "你们做什么,小弟弟就跟着吃什么嘛?”

  “对。小弟弟从来不挑食。他饭量不错,每顿能吃个大馒头。”

  “那他自个想吃什么饭食的时候,会不会跟你们提出来?”

  "他从来不说,送啥就吃啥,但时间长了,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常调节口味,今天包个饺子,明天烙个菜合,变着样的做给他吃。”

  "嗯。你们为小弟弟着想,并且还做到了前头,想来也不会有其它的要求了。”

  "小弟弟牙齿不好,现在基本没有对头牙了。所以,我们把家人的饭菜做好后,再特意给小弟弟做些加工,吃起来好省力省劲。”

  在闫宗岭的椹园里,我们边吃着熟透了的椹子,边继续着如何照顾好小弟弟的话题。我听得出来,闫宗岭哥仨及家人,没有把患病的小弟弟当成“负担”,而是在一种朴素情感的驱使下,努力地精心关怀照顾着,让他始终享受家的温馨和亲人的温暖

  只觉功夫不大,便到了中午饭点。在这处洒满阳光的桑椹园里,忙活半天的闫宗岭夫妻,非要尽"地主"之意,请我们几位同学吃饭。在前往村里街上饭店的路上,闫宗岭一看手机,随机拨通了小弟弟的电话:“弟弟,我来了几位同学,中午在外头吃个饭。你想吃啥?做好后给你送过去,你稍等会儿啊。"听着这短短地几句话,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头有股暖流在涌动……我情不自禁地回头遥望,脑海中立马浮现出这么几个字:孝亲椹园。

  不是吗?廉价“盘"掉在京药店,回乡经营桑椹果园,只为踏下心来照料年迈母亲和同胞兄弟。闫宗岭用质朴情怀演绎着深遂大爱。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纪实散文| 孝亲椹园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