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抒情散文 > 当古诗词遭遇“十万个为什么”

当古诗词遭遇“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08 16:41:23 阅读: 次

当古诗词遭遇“十万个为什么”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当古诗遭遇“十万个为什么”

  ——读《古诗词里的科学现象》

  古人作诗词,对自然风物常常有精准的记述。正如《论语》所述,学《诗》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说明诗歌与博物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且渊源甚远。古诗词中也不乏令人称奇的自然现象,如“飞鸟相与还”“大漠孤烟直”“胡天八月即飞雪”……大多不为习惯于现代城市生活的读者所知。

  古诗词中有许多对自然科学现象的特殊记录。仔细研究,问题便层出不穷:“清泉石上流”,泉水究竟从何处涌出?“云生结海楼”,为什么虚幻的海市蜃楼看起来如此真实?“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为什么有这么大能耐?古人没能给出解答。在中国古代,“科学家”多是兼职,从事的“科研工作”也都是为了应用到具体事务中,少有抽象理论和逻辑推理。很多时候,我们的先祖不想也没办法解释出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古诗词里的科学现象》则将目光聚焦于这些古诗词,它从古诗词中记录的诸多科学现象入手,先赏析诗词的文学美,再抽丝剥茧地讲出诗中涉及的科学原理。书中知识的覆盖面很广,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的进化、人体的奥妙……诸多知识领域都有涉及。小到露珠的微观力学结构、花香被人鼻子和大脑感知的过程,大到山川河流如何被地壳运动和水流塑造,都一一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但编著者没有止步于此。知识是网状的,世间万物也有着普遍的联系。以季节为例,古代诗人多以精细的笔墨描摹“四时”,将读者定格在诗人想要表达的时空之内:早春的桃花在大理寺盛开,夏天的雷雨撕裂苍穹,落木萧萧令诗人悲秋,寒江独钓显出冬日特有的静谧……无论人间世道是治是乱,四季依然流转,这似乎揭示出那些灿烂的诗句背后有一条隐线,这也就是本书反复触及的一个主题——物质的“流动”和“循环”塑造了我们看到的一切。

  书中提到,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被太阳影响而有昼夜、四季,被月亮影响乃知朔望、潮汐。大地之上的物质,也正是在这样的“初始设定”下开始循环的:空气在地球表面依据季节流动,成为季风;大海里的水变成雨落在地面,渗入地下,又从地下汇聚起来,最终回到大海。“黄梅时节家家雨”的江南梅雨、“北风吹断马嘶声”的塞北寒流,都是这种循环的产物。连最不起眼的元素——碳,都是流动和变化的,它有时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有机营养物质,有时是“伐薪烧炭南山中”的无机单质,在冥冥之中主导着地球上众生的诞生和死亡。

  正是依靠物质循环,我们看到的景色才能和诗人笔下的景色遥相呼应,令我们与诗人共情,生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感。我想,这是这本书最“科学”也是最“浪漫”的地方。

  本书兼具科普读物的严谨性、趣味性和文学读物的艺术性,能令人真切地感知科学的美与趣。书中每篇文章都配有精心绘制的插图,其中不乏对科学原理的详细图解,更有助于读者理解、把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即便用科学的“手术刀”解剖这些诗词,也无损于诗的美,反而给诗带来一种理性的浪漫。读罢掩卷,再回过头看身边的春花秋月,已经有了一番不一样的感受。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当古诗词遭遇“十万个为什么”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