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读书路上一颗石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9-28 11:29:38 阅读: 次

故事不在乎真实,而在乎与读者是否认为他真是,目前为止,我还是认为,鲁迅先生所著的小说皆是他的亲身经历。无论我的语文老师多少次强调小说是虚构的,鲁迅先生的故事在我心中是最真实的存在。
像鲁迅先生这样的大家,他们的作品也都是在上学时在书本上看到的,虽然读着喜欢,却从没有刻意的去买或者去借他们的文集。倒是高中时读了不少的《读者》和《青年文摘》,读这些,也不刻意翻目录,或者从前往后慢慢读,只是随手一翻,翻到哪看哪。一切都是看缘分。我相信人和书和文章的缘分,比和人的缘分来的真实,因为书不会借缘分为借口行不当的事情。
有些文章,读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平平淡淡,甚至味同嚼蜡,但是事后回忆,或者因为日常琐事而想起那篇文章,才觉得作者脱俗与看开。这样的作者,但是语言平实,少有华丽词藻甚至匮乏词藻,看着也没有什么感情与智慧,但是智慧不是让人感觉智慧,大智若愚应该就是这样理解吧!这些人也多高寿,这大概可以说是仁者寿吧。
也有作者,看透一切,却终于看不开了。想着那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应该是怎样的诗人,怎样的气质呢,写下这句诗时,应该又是怎样的美好呢。因为我是个随缘的人,却没有对这诗和诗人做更深入的了解。缘分到了,我知道他早已经卧轨而死了,说死应该不恰当,我想对于他,我可以错误的用一个词代替“死”字,他“涅槃”了。对于“海子”我感觉的不是可惜,我想他的世界正春暖花开。他看透了很多,却终于看不开了。也正是因为他没有看开,说明了,他看透了太多。
文章也不一定是出自大家的才值得看,一些小作者的作品,也别有一番滋味。因为《读者》《青年文摘》里,大家的作品也并不是很多,小作家的作品我倒是看了不少,不过记到心里的也并不多,只是记得一些触动过自己的文字,记下来,供以后自己在别人面前卖弄一下,满足一下虚荣心罢了。作者写文章的用意,大概也是想凭借那些可以让人拿去作为谈资的文章,在读者里混点名气吧。这应该就是小家的作者恰恰遇到了我这个小家的读者,使我感觉投缘了吧!
只是鄙人自己的愚见,对于那些大家,我本是没有资格去评价,但是作为一个读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应该还是可以的吧!如果各位有什么于我不同的观点,那还是保留吧,因为作者只有一个,而读者却遍天下,既然是不同的读者,何必渴求读书的感慨要相同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