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的记忆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9-28 10:00:27 阅读: 次

八月份玉麦收割完毕,又开始种下一季麦子,这与北方不一样。六月麦子黄,是指北方。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也是指北方。
我记忆犹新,每年农历三月间,蓝天白云,乡村麦地,风中摇曳,麦浪滚滚,尽情舒展着颜色的魅力。鲜润的莹绿,早已演变成满地的金黄,散发着幽幽的麦香。此时,学校放假收麦。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野外麦地,男女老少割麦忙。到哪个村子,都是热火朝天的收麦场面。
麦地里,留下我很多记忆,那一幕幕,犹如一部部黑白老电影,在我眼前不断闪过。
我在农村长大,熟悉乡村的一草一木,了解五谷栽插收割。我儿时,那个年代非常穷,只要是能填饱肚子的,都是美食,尤其对麦子有一种难舍的情缘。那一个个诱人的字眼:烤麦穗、麦碾子、炒面、挂面、包子、馒头、面块、麦饭,那叫一个香,即使今天想起来还会流口水。
孩提时,烤麦穗,最解馋。我最喜欢烤熟了吃。那时我在大队读初中,学校在一个山坡上,周围全是麦坡地,麦浪在风中婆娑絮语。当青黄交接时,麦穗愈发丰盈,麦粒逐渐饱满,在阳光下,仿佛是跳跃着的金色碎金。此时,还不能收割,却是采下麦穗烤着吃的黄金时段。我记得同桌是一个女同学,老师叫她阿花妹,大我好几岁。她不喜欢读书,做不来作业,考试时都是抄我的,她常缺课。一次缺课后,下课时,她来了,把我叫到学校后面,朝我扬了扬手。小石头,我烤给你的。我早已闻见麦香味,嘴里盈满口水。她递给我的纸包里,是一把烤好的麦穗。
我是逃课偷偷到麦地,专找穗头最大,最饱满的麦穗,一根一根扯下来,趁我妈不在家,烤熟了拿来送给你。阿花妹笑着对我说。此时的我,觉得她的笑脸比麦地埂上的打浪碗花还好看,白里透红。
这事想来好笑,那时我读的是两年制初中,两年来我不知吃过多少次她烤给我的麦穗。更没想到的是,当我大学毕业回家时,她竟然嫁给我们村家族中的一个小伙子,按男方家辈分,她一下子升了两辈,成了我奶奶级别的人。每次见到我,她似乎都很不好意思。
我爱吃烤麦穗,还喜欢吃麦碾子。每当我想起麦碾子,由不得地,有一股口水溢满唇齿间。熟透了的、晒干了的麦子是万万做不成麦碾子的。也就是可以烤麦穗吃的麦子适合做麦碾子。记得妈妈从地里把麦穗割来,淘洗干净,放入铁锅里煮,有时是用木蒸子蒸。待火候差不多,就舀进大盆里,抬到厢房里的石磨间,把煮熟的麦粒倒在石磨顶部,开始用磨推。在嗡嗡嗡的石磨声中,上面的麦粒从石磨中间的洞眼落进两个磨扇之间,随着妈妈推着石磨不断地转动,麦碾子悄无声息地落下。石磨下面有一圈磨槽,麦碾子就落入里面。麦碾子有一条条小长虫子般大小,透着麦子诱人的清香。我早已按耐不住,伸手进磨槽里,抓起一把,放入嘴中,尽情咀嚼。妈妈见我如此满足,她满脸的幸福模样,不断叮嘱我,我儿莫急,吃慢些,不要噎着。
除了上面说的两样,炒面、挂面、包子、馒头、面块、麦饭也都是我最爱的美食。即使今天富裕的时代,我早餐,最爱吃的还是面食,尤其是挂面,百吃不厌。
在我的记忆里,除了麦香的美味,最难忘的还是麦黄季节,村里割麦子的场面。
村子四周坡地上,金灿灿的麦浪尽收眼底。男女老少,露出期盼的神色,年长的人,不时地在麦地查看,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以便确定开镰的时间。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十四岁那年麦收时,妈妈生病在家休养,不能出门做重活,我在家帮妈妈做事。我爹要到周末才回来。
那天,村里终于敲定了割麦的时间。
队长朱背锅吹着哨子,脖颈筋脉鼓起,割麦子喽,割麦子喽!洪亮的声音深沉而悠远,像高音喇叭,传遍村子里每一个小巷。他是一个转业军人,前几年一场大病,让他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走路总是弯着腰,背上凸起。村民后来称他为朱背锅。
他这一吆喝,整个村子沸腾了。犬吠、鸡鸣、鸟啼,就像是它们去割麦子似的,比人还闹得欢。我背上背夹,从梯子旁边的板壁架上,取下镰刀,一手一把,就要出门。病中的妈妈连忙走过来,把一个军用水壶挂在我的肩上,塞两个洋芋在我的口袋里,叮嘱我中午再吃。
早上的太阳红通通的,从东边山梁上,照射在麦地里。像乌蒙山其他山村一样,我们村子的麦地,也是一山坡一山坡的,远远看去,像黄中泛红的一块块毛毯。风一吹,像村子前面翠河里的波浪,一波接一波,甚是壮观。站在坡上,鼻腔里被清新的麦香塞得满满的。
朱背锅在头一天就踩好点,根据每家人的劳动力分好麦地。他紧绷着脸,不断地指手画脚,张三家,今天的任务割这块;李四家劳力多,必须完成那块的活计,尽量在太阳落山之前把割好的麦子运回村里场子上。他分完,转过脸,看见我,站得直直的,与其他村民一道,排队跟在他后面。我的背上是背夹,肩上,挎着水壶,腰间,一根帆布皮带紧紧扎起,两只手里,各捏着一把镰刀,刀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麦色的皱脸庞突然开花了,这个小娃娃,不是说你妈病了,就算了嘛,扣几个工分不影响你家分麦子。你爹在城里拿工资,饿不着你。
不,我家还有男人!脆生生的声音分贝很高,在山坡上回荡,惊起麦地埂子上的几只小鸟,扑棱着翅膀掠起。
哈哈哈!村民大笑。
快分我家的任务,不要耽误我的时间,鲁迅说过,耽误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我不明白他们笑啥,再次大声说道。
朱背锅脸上闪过诧异的神色,四周突然也没了笑声。
好,小石头,你家是一个劳动力,就分埂子上开满打浪碗花的那块,面积小一些,今天必须割完。还未等朱背锅说完,我迈开步子,大步流星地向麦地走去。
我爹在县城当工人,属于吃国家粮,不算村里的劳动力。村里规定,十六岁以上算劳动力,我家只有我妈是。这几天,她生病了,我就自告奋勇替代她割麦子,她起先不允许,我说,我们学校放农忙假,就是为了帮大人干活的,割麦子我会。我妈看了看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