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琐忆如今更难见到麻雀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31 00:41:44 阅读: 次

童年记忆里,刘三姐故里广西宜州的麻雀多得开门见“雀”,生活在通用机械厂家属区的我等娃崽追逐嬉闹时,偶尔惊起觅食的麻雀像被一阵风刮起满地落叶。为了捉住麻雀,我等娃崽使出各种手段,有时用棍子撑着上面压着砖块的簸箕,一俟不明就里的麻雀啄食到簸箕下面的剩饭时,躲在远处观察的我等娃崽一拽连着棍子的绳子,将麻雀罩住;有时拿着弹弓四处张望,见到麻雀,拉弓放弹。
最开心的“手段”是关上家里窗门,用米撒出条延伸到家里的“虚线”,当麻雀争先恐后沿“线”啄食进到屋里时,藏身门后的我等娃崽“呯”地一声关上门,麻雀飞投无路,被悉数拿下,少则三五只,多时七八只,开膛破肚后,抹上点食盐,用蕉叶裏好,用柴火熏烤,剥开芭蕉叶,香气扑鼻的烧烤麻雀呈现眼前。
光阴荏苒,1976年9月,长大成人的我到湖南老家,在衡南县州市公社幸福大队顺利生产队当知青。每到傍晚,将巢建在挂满薯藤的祖屋屋檐上的麻雀热闹得像开锅的粥,“重操旧业”的我站在屋檐下用弹弓弹射,“中弹”的麻雀扑腾落下,没被“弹”中的麻雀“出逃”片刻又飞回屋檐,让我不愁“屋檐雀飞绝”;当知青难,难在肚子问题不好解决,将一个傍晚“收获”的麻雀“收拾干净”,用南瓜叶包裏好,放灶里烧烤,用不了多久,便能齿颊生津地吃上烧烤麻雀。
“一只麻雀脚,胜过三只鸽”是形容麻雀营养价值高的谚语,那时农村的茅屋比比皆是,茅屋更是麻雀筑巢的好地方。座落在岭下的忠寿家的茅屋麻雀特别多,隔三差五到忠寿家捉麻雀,成了我知青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晚上,我在忠寿家的茅屋里一次“收获”了二十多只麻雀,五分钱一只卖给一位在城里工作的族伯;出一天工,工分才值两毛三分钱,二十多只麻雀卖得一块多钱,甭提多高兴。
麻雀是种不挑剔生存环境的杂食性鸟类,安静的乡村是麻雀安家的好地方,嘈杂的城市不影响麻雀成为城市“居民”。1970年代未,结束知青生涯的我到城里工作,街道两旁树上麻雀纵情跳跃的身影仍不少见,树木茂盛的公园更是麻雀的天堂,印象最深的是湖畔有爿露天茶馆,天不怕地不怕的麻雀常飞落下来寻食茶客“浪费”的东西,麻雀与茶客和平共处的一幕,成了公园的另一道风景。
城市里没有农田,麻雀靠吃树上的害虫或树籽同样可以“过日子”,尽管后来事实证明麻雀是益鸟,“四害”由老鼠、麻雀、蚊子和苍蝇改成老鼠、蚊子、苍蝇和蟑螂,得到“平反”的麻雀现在已经列入国家保护动物行列,遗憾的是,麻雀虽摘掉“四害”的帽子,到处是麻雀的景象不复存在,有些地方几近绝迹。
如今老家乡下旧貌换新颜,过去到处能见到的茅屋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红砖楼房,每年正月初二,我们准时到乡下舅舅家拜年,站在舅舅家贴了瓷砖的二层楼门前,遥想舅舅家当年几成麻雀窝的一间茅屋,见不到麻雀的我问舅舅麻雀到哪儿去了?是不是因为都建了楼房,麻雀无处安家飞别的地方去了?
过去田里鳅鱼鳝鱼多得随便能捉上斤把斤,舅舅说:同现在田里鳅鱼鳝鱼少得可怜一样,除人嘴巴好吃,主要还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舅舅的话是对的,城里没茅屋,那时同样有很多麻雀,因常往树上喷洒杀虫药水,如今更难见到麻雀。
岁月不居,2020年鼠年伊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目前知道病毒的中间宿主有蝙蝠和穿山甲。窃以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冀望“偶尔惊起觅食的麻雀像被一阵风刮起满地落叶”的景象重回人们视野。故撰此文,以为一炷心香。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