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生哲理 > 白居易的一首诗,开篇就饱含哲理,最后四句更抒写了恬淡心境

白居易的一首诗,开篇就饱含哲理,最后四句更抒写了恬淡心境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26 00:42:13 阅读: 次

白居易的一首诗,开篇就饱含哲理,最后四句更抒写了恬淡心境

古诗中经常抒写诗人的心情,金榜题名时,孟郊心中得意,情思无涯、骑马赏花;名落孙山时,柳永心有不甘,抛却浮名、浅吟低唱。听闻朝廷的好消息,杜甫心花怒放,白日放歌、青春作伴;得知爱妻仙去,苏轼心情沉重,尘灰满面,鬓白如霜。中唐有一位诗人,晚年时也写诗表达自己的复杂感受。下面分享白居易的一首诗,开篇就饱含哲理,最后四句更抒写了恬淡心境。

  

  养拙唐代:白居易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白居易在58岁时离开了长安,被派去分司东都。远离了天子,他却觉得如释重负。在去洛阳的路上,他优游山水、访友吟诗,走了13天才到洛阳。洛阳的朋友很多,白居易和他们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既不寂寞,又不繁忙;既无尔虞我诈,又不缺少俸禄。如此安度晚年,他已心满意足。

  

  白居易70岁时还担任太子少傅,人闲俸丰,虽然膝下无子,但女儿为他添了一个外孙女,夫人也健在,一家人可以安享天伦之乐。白居易早年不信佛道,但被贬江州后,深知仕途艰难,除了寄情山水和诗酒,他又转而学道炼丹,晚年终于皈依佛教,还经常与香山僧侣在一起切磋。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抒写了诗人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和看法。

  

  开篇两句就饱含哲理,诗人认为自己本性就像一块柔铁,无法铸成利剑;又如一根曲木,更不能制作车前驾驶的直木。既然自己如此愚钝,又不堪大用,就应该心甘情愿地谢绝各种名利的诱惑,在红尘中消踪匿迹,然后隐居于乡村山野,或闲坐、或躺卧于茅屋中,每日与古琴、醇酒为伴。乐天曾经在初冬微雪时,与僧侣一起乘小船,从洛阳的建春门赴香山。他坐在船后,用小灶蒸饭,同时又烧菜烹茶。他们溯流而上,或低吟、或长啸。看见这种场景的人,都羡慕诗人的闲情逸致。

  

  晚年的诗人早已不在意得失与功过,更不在乎别人在背后如何评价。他研究道德经,学习老子大智若愚、抱朴守拙的思想。老子的经典之作洋洋洒洒五千言,深邃精辟,诗人更喜欢其提出的无为而不为之观点。如今的乐天学会顺应自然规律,也自在逍遥,脱去了世俗的烦恼,没有了朝堂里的喧闹。白居易不仅深受道家清静无为、知足保和等观念的影响,而且佛家归空门的思想,也早已在他的头脑里生了根。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他晚年的作品也充满着自我陶醉的诗句。

  

  白居易在洛阳生活时,非常喜爱香山寺的清幽,还自称香山居士。他常常乘着肩舆入山,穿着白衣裳,曳着长手杖,徘徊于寺中。他还把家酿之酒和满架之书全都移人香山寺中。最后四句更抒写了恬淡心境,乐天逐渐地脱离了对名利的追求,转而喜欢寺院里无喜无忧的氛围,也爱好钻研令人清心寡欲的佛理。他还感慨地说,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作者以此点题,并呼应开篇两句,也令人回味良久。

  

  纵览白居易的这首五言古诗,全文明白如话,开篇又寓意深刻,值得人们细细阅读。作者认为,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一个人只有量力而行、才尽其用,方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诗人先是自称愚笨,而结尾又说“不才者,探道根”,所以他养拙的之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悟透禅理。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也应该懂得以退为进、难得糊涂的道理,而不以暂时之获得而沾沾自喜,更不以暂时之失去而羞愧难当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白居易的一首诗,开篇就饱含哲理,最后四句更抒写了恬淡心境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