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生哲理 > 以造木之艺雕人生

以造木之艺雕人生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23 15:58:39 阅读: 次

以造木之艺雕人生

  文\海南日报记者尤梦瑜

  从艺27年,海南木雕艺术家、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吴孔德,迎来了他艺术生涯一项极具分量的荣誉——8月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公布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获评人员名单,共计108人入选。吴孔德榜上有名。

  从村里的稚嫩学徒到全国工艺大师,勤奋踏实、心存高远的吴孔德用小小雕刻刀一刀又一刀雕琢着他的天地。每一“刀”都是一个目标的实现,养活自己、带徒传艺……如今,已获众多荣誉的他依然没有停下步伐。

  9月2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吴孔德在海口开设的大伟木雕博物馆,这里也是他创作的地方,听他分享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吴孔德就像他手下的一块块原木,质朴中带着不屈的韧劲,几经雕琢,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一门“吃饭”的手艺

  虽已从艺27年,可连吴孔德自己都没有想到,当年“临时”决定学习的手艺竟成了他的终身职业。

  吴孔德出生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的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开始工作。在砖厂工作了一年,小伙子尝到了苦力活的艰辛。“当时,村里的年轻人无非就是走两条路,一条是外出打工,另一条就是学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尝过了艰辛的吴孔德想要干一份“不用风吹日晒”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自己的志向——不想忙忙碌碌打了多年工后又“回”到原点。

  20世纪80年代,盆景产业热度渐起,吴孔德的姐夫刘小平踏着“根艺热”浪潮成长为根艺能手,加上浙江本就是雕刻大省,在这样的氛围下,16岁的吴孔德没想太多,便跟着刘小平学起了根雕。

  虽毫无艺术基础,但好学、肯学又勤于钻研的吴孔德很快就上了手,做起木雕来得心应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有着清晰、严苛的标准,每达到一项标准才能获得相应分数。从业年限、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技艺传承、知识产权、荣誉称号等都是评选的重要标准,吴孔德扎扎实实的从艺之路让他在评选中拿到了不俗的评分。

  学习木雕七八年后,吴孔德在浙江根雕界小有名气,此时,他有了新的目标——凭这门“吃饭”的手艺为自己闯一番天地。经过考虑,他孤身前往另一个木雕市场火热的地方——广西桂林。在当时,不少木雕匠人为的就是“吃饭”,所以常常是干快活、赚快钱,可吴孔德这个说起来没有艺术底子的人却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

  “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工业产品那样淹没在鱼龙混杂的市场里,所以就一直雕到自己满意为止再交给客户。”吴孔德的坚持虽然没有为他赚来多少钱,却赚到了口碑。2005年,在同行推荐下,吴孔德跟着一位海南收藏家来到海南,开启他木雕人生的新篇章。

  一门热爱的手艺

  画画是在一张白纸上创作,艺术家们的构思被肆意挥洒在雪白的画布上。可对木雕艺术家而言,他们的“画布”不是白纸,而是已经有着各式形态与纹路的木料。若强行进行雕刻造型,不仅适得其反,刻不出美感,还破坏了木料本身的自然之美,因此木雕更讲究“天人合一”。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吴孔德介绍着这些年来他雕刻的一件件作品。“吃饭”的手艺早已成为他热爱的手艺,沉醉在雕刻过程中的吴孔德怎么也不会觉得累。

  在博物馆里,有一件吴孔德20多岁时雕刻的苏东坡,他起名为《凝思》。“我用三天的时间完成雕刻,每一刀下去自己都特别兴奋。”吴孔德说。

  凝神闭目沉思的苏轼衣衫宽松,胡须飘逸。木料的厚度刚好成就了苏轼洒脱柔和的侧脸,木料本身的空洞则成了衣衫上飘逸的褶皱。未做任何处理的树洞刚好与苏轼的眼睑浑然一体,于细微之处表现了老年苏轼的神态。

  “这是一块烂掉了的枯木,甚至可以说是废料了。”拿到这块朽木时,吴孔德和其他雕刻师们都没有创作想法,又舍不得扔掉这块珍贵木料。直到一个下雨天,快步跑到屋檐下躲雨的他蜷缩起了身子,自己的身形让他一下子打开了思路。于是,他开创了以压缩变形技法雕刻老年苏轼形象的先河。

  为了让人物卷曲的络腮胡更加栩栩如生,吴孔德还专门设计了一款钻头,就为做出更精细的络腮胡和头发。除了在技法、工具上创新,吴孔德还在原料上加以创新。木雕师主要选用阴沉木即乌木来雕刻,此类木是千万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层的枯木残根。身处海南,除了阴沉木,吴孔德还将目光放在了船木上。

  扁扁的船木中间,吴孔德刻画出人物侧脸,线条灵动。人物双手合十,闭眼的神态令人心中感到片刻宁静。作品《独思》体现的正是深林独坐的境界,镂空船木透过的光线,好似一轮明月,照耀映衬出独思的深邃和悠远。

  一门传承的手艺

  一件件木雕作品透着油光,光鲜亮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吴孔德满是伤痕的手。从他学习木雕的第一年起,伤痕也就烙印在了他的手上。而如今,这些伤痕就如同一座座奖杯一样,成为吴孔德珍惜的“荣光”。

  直到今天,载誉荣归的吴孔德还在坚持创作。疫情发生以来,他待在博物馆里创作了雷公马木雕。这件被其命名为《琼州雷神》的作品传递出的不只是抗击疫情的必胜决心,也有吴孔德心里更大的天地,比“为自己闯一番天地”还要大的“天地”。

  这些年来,为了传播、振兴传统工艺,吴孔德走进高校任教,同时招收徒弟,传授技艺。他陆续收徒60多位,其中有12位成为省级工艺大师,这中间又有6位南海工匠。用海南的木料也好,雕刻海南的文化主题也好,他希望具有海南特色的木雕可以为更多人所知。

  “大家都知道海南黄花梨这样的上等木料,我希望通过木雕技艺,为海南的木料赋予文化内涵,推动木雕作品成为海南自贸港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吴孔德说。

  说起传承,令吴孔德全家人欣喜的是,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获评人员名单公布后,吴孔德的入门师傅刘小平也名列其中,一门同时出了两位木雕“大师”。

  “海南拥有丰富资源,海南木艺产业从业人员也约莫有几千人,但在工艺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于我是荣誉更是鞭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人做好海南的木艺产业,做出海南特色、讲好海南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吴孔德说。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以造木之艺雕人生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