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携「神级国综」回归,一开口就是9.1

继去年的《铿锵行天下》之后,窦文涛近日再次回归,主持了一档仅有2集的番外节目——
圆桌时光派
《圆桌时光派》是《圆桌派》的番外。
熟悉国内脱口秀节目的朋友,对这档文人谈话节目应该都不会陌生。
自从《铿锵三人行》叫停之后,主播窦文涛从2019年起便投身到了这档节目的制作当中,潜心打磨了三期。
每一期,口碑都很硬气。
节目形式非常简单,每期只有主持窦文涛和三位嘉宾构成。
大家围一张圆桌落座,点一炷香,沏一壶茶,摆三五小食,就一个话题头脑风暴,边喝边聊。
而除了三期主打节目之外,《圆桌派》还相继推出了几期番外节目,邀请嘉宾返场,就一个新的主题,出两期节目:
比如,《圆桌女生派》是《圆桌派》第一季的番外节目;《圆桌武侠派》是《圆桌派》第二季的番外节目;《圆桌讲究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目。
而眼下这部《圆桌时光派》,便是在节目组在新年之际,推出的一部新作。
在《圆桌派》几部番外中,它脱颖而出,收获了最高分——豆瓣9.1。
《圆桌时光派》的两期节目以“时光”为题,探讨了“初老”和“着急”两个十分接地气的话题。
提及“初老”这个话题,对窦文涛、马家辉、陈晓卿这三个60后男人来说,多少有点尴尬,但好在有即将步入30岁大关的蒋方舟居中调和。
于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关于“初老”的深刻见解,才真正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现在人常常喜欢把“未老先衰”挂在嘴边,可是当你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第一次被孩子唤作“叔叔、阿姨”,还是眼角长出第一条皱纹?
是拒绝通宵尝试规律养生,还是跟不上网络用语的更新换代?
对于80、90后而言,这种面对“初老”的焦虑感,或许格外明显。
豆瓣上,有个“三十岁时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的话题。
在这个话题下,有过来人分享自己经验;也有年轻人惶恐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
三十岁仿佛是个坎,一刀斩断了年轻和青年的界限。
都说“三十而立”,可如果立不起来又该怎么办呢?
然而,对于衰老的惶恐,并非普通人专属,对文化人乃至明星来说,它可能会被放大数倍、百倍不止。
摒除心理焦虑之外,当这种衰老投射在身体上,可能是一种更切身的体会,就正如马家辉引用南美某小说家名言发出的感慨一样:老了就是你越来越清楚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在哪里。
在谈话中,大家纷纷分享了自己第一次意识到“衰老”的时刻。
窦文涛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是囿于心脏病,带药主持选美大赛。
因为担心自己当场病发,他自此辞去了选美大赛主持一职。
时常奔波在外的美食导演陈晓卿,谈起衰老,也十分有心得。
卸任《舌尖上的中国》后,他于去年一手打造的《风味人间》饱受赞誉,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他去年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世界各地,“熬了几乎这几年加一起的通宵”。
他第一次怀疑自己老了的时候,是大脑和身体没法协调、撮合的时候:去新疆拍片的路上,有条河流,他以为自己能越过,最后却摔了个大马趴。
而与上述两人身体上最早获得衰老感知不同,对于早慧的蒋方舟来说,她第一次认为自己老了,是从开始喜欢年轻小男孩的时候。
审美上的变化让她感知到,自己对年轻人所拥有的旺盛精力的羡慕。
随着年龄增长,曾经的活力与精力开始一点点流失,这正是时光的残酷之处。
但在言辞犀利的马家辉看来,他第一次感受到衰老,却不是从自己身上,而是通过身边人。
在妻子与女儿身上,他看到了岁月的痕迹。
造就青年人对“初老”的恐惧,除了自身因素外,当今时代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上一代人来说,30岁是人生起点,40岁达到职业巅峰,开始迎来自己的丰收期。但对当今淘汰飞快、效率至上的时代而言,当你到达30岁时,可能反而是正处于个人收入曲线和职业曲线的顶端。
尤其对已经开始逐步淘汰80后,以90后为主力军的互联网公司而言,现实更为残酷。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被过早的前置了。
就连消费经济,也都在逐步朝年轻人倾斜,讨好年轻人。
可即便如此,对于作为过来人而言的我们来说,自身依旧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
虽然年轻人懂的,我不懂,但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
自信的人不会畏惧衰老,时间流逝只会让他变得成熟。
“人家都说岁月不饶人,我又何曾绕过岁月呢?”
添加团长微信mishuxiaozhu,
更多福利、电影资讯等你来~
一起玩转【电影迷】
别说了,快上车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