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人易形成血栓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的血管,容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可能造成突然死亡。以下五类人容易形成血栓,需特别注意。
“出差族”久坐之后走一走北京石景山医院血管外科黄柳桓:久坐已被证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关,长时间乘坐飞机、动车会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2倍~4倍。
“出差族”在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时,尤其是坐在飞机的经济舱座位,空间狭小,乘客的腿部屈曲不动,更容易导致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处凝结,这种情况也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
健康提示:坐飞机或者动车前不要吸烟,吸烟更容易形成血栓;同时,要穿宽松舒适的衣物,不要穿紧身衣裤,让血管处于紧张状态。每1小时~2小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可以在周围适当走动,如果实在不愿意走动或者不方便,可在就座期间变换姿势,动动双腿或双足进行屈踝锻炼,让脚趾和脚做向上和向下的运动。
孕妇怀孕期间勤动脚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马良坤:怀孕和生产前后,孕妇的身体内会发生各种变化,尤其是血液和血管。妊娠期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因素,这使得孕产妇成为血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除了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外,临床上还经常见到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孕期的准妈妈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非妊娠期的4倍,孕晚期以及产后6周是静脉血栓栓塞的高风险期。
健康提示:孕期注重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经常做一些下肢活动,如活动脚踝、用脚抓东西、勾脚等。要提醒孕妇提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出现水肿,可能是静脉血栓栓塞导致,因此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产后要尽可能地早点下床活动,不要总躺在床上。
肿瘤患者吃太好招麻烦重庆市肿瘤医院营养科冯长艳: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非癌症患者的6倍。因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常常处于高凝状态,如果饮食结构不当或饮食习惯不良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进一步导致合并血栓性疾病。而且,由于恶性肿瘤是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血流缓慢,这些也可诱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肿瘤的负荷越大,形成血栓的风险就越高。恶性肿瘤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又促进了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健康提示:少吃甜食、动物内脏等油腻食物,可以多吃一些鱼类、豆类、黑木耳、紫菜、海带等,这些食物对于抵抗血栓的形成都有不错的效果。晚餐不宜多食荤腥食物,应粗细粮搭配,膳食纤维有助于抑制肠道中的胆固醇吸收。
骨折老人静养太久易栓塞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骨质疏松专科侯蕾: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伤病,但大家对骨折的并发症可能并不清楚。有的老人骨折后,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于是长期躺在床上不活动,导致血流缓慢,再加上原本就有“三高”等疾病,血流黏稠很容昜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漂流”进入肺循环,就可能发生致命的肺栓塞。骨折后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或是下肢肿胀、疼痛等,应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健康提示:骨折老人预防血栓要做到“二多二少”。“二多”是指多活动,多喝水,即使卧床,也要经常抬伸大腿和小腿,多活动脚尖。“二少”是指少输液,少摄入“三高”食物,过多的输液使静卧时间延长,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
髋关节置换者康复试试弹力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雷玮: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后,康复期常常会忽视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这种疾病患者占髋关节术后死亡患者的50%以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三大要素。
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预防性治疗可减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健康提示:患者在康复早期应该主动运动,踝关节运动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血栓的形成,还可口服抗凝药物。同时选择物理预防方式,即穿弹力袜,弹力袜应选择正确尺寸,不能下卷,三角缓冲绷带应位于大腿内侧。
《健康时报》
编辑:梁 婧
给我个好看再走好吗?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