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第3册 人教1987年版
作者简介《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海涅的作品,诗中抓住纺织工人织布这个特定的劳动场面,采用直接叙述的手法,发泄对反动统治的诅咒。诗中用了十二个“织”,反反复复出现,紧扣这个“织”字,使诅咒的感情一贯到底。它所表达的不是普通的愤怒感情,而是阶级觉醒的战斗呼喊,充满了彻底埋葬整个旧社会的热望和决心。
海因里希·海涅(1797年~1856年),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1797年12月13日,海涅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1821年,海涅开始发表诗作,以4卷《游记》(1826-27,1830-31)和《歌集》(1827)而闻名文坛。1825年为取得德国公民权而皈依基督教,但因此疏远了自己的犹太民族。而他的革命思想又使他在德国无法找到工作。1830年革命后自愿流亡巴黎,从诗歌写作转向政治活动,成为国家民主运动的领导人,同时对法国和德国文化有许多评述。代表作有《罗曼采罗》、《佛罗伦萨之夜》、《游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