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海外借展,为什么这次不行?

从1月16日到2月24日,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举办特展“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展出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传世书法作品《祭侄文稿》。
同期展出的还有怀素、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书法大家的真迹,均来自台北故宫。
图/tnm.jp
此事一出,文博爱好者哗然,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祭侄文稿# 还登上了微博话题榜:
这幅字全名《祭姪赠贊善大夫季明文文稿》,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寒食帖》并称“天下三大行书”,被后世誉为“在世颜体第一”、“天下第二行书”。而由于《兰亭集序》真品在哪目前尚无定论、只有摹本传世,所以《祭侄文稿》可以算是现存最珍贵的行书字帖之一。
小时候学书法的朋友可能练过颜体楷书,印象里是这样的:
▲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千福寺多宝塔碑》,是我们熟悉的颜体。图/tnm.jp
而他的这幅行书,除了年代久远、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以外,兼具深厚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
如标题所说,这是颜真卿祭奠侄子颜季明的文章。颜季明及其父亲、颜真卿的堂兄颜杲(gǎo)卿,死于那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安史之乱。
▲ 清南薰殿颜杲卿画像。图/zh.wikipedia.org
当时颜真卿镇守平原郡,颜杲卿镇守常山郡。公元756年,安禄山挟持颜季明,逼迫颜杲卿投降,但颜杲卿不为所动反而大骂安禄山,于是颜季明被杀。不久,常山郡被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带到洛阳。安禄山以太守官职诱其叛国,却被颜杲卿回骂:“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从从尔反耶?”被安禄山拔去舌头、绑在桥柱上肢解而死。颜氏一门三十余口亦被害。
公元758年,颜真卿找到颜季明的头颅,挥泪写下《祭侄文稿》,是为悼文的草稿,字迹潦草,多有涂改。而了解这段历史再去看这幅字,才能读懂字里行间的悲恸。
图/zh.wikipedia.org
《祭侄文稿》藏于台北故宫,距离上一次公开展出已经11年了。之所以展出机会极少,是因为文物本身非常脆弱,经不起折腾。所谓“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这张从唐朝传下来的纸,历经千年,能保存至今已是奇迹。
这次没在台湾或大陆展出,却运到东京国立博物馆;两岸民众想看自己的国宝,只能办签证买机票去东京。
文物暴露在光线、空气中,尚且面临损坏的风险,长途奔波就更是危机四伏,让人揪心。何况借展文物出事的旧闻还历历在目:2019年2月,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展出的兵马俑,手指被折断。
图/finance.ifeng.com
2019年,《西泠八家印存》孤本在日本失踪。熟悉这个“前科”的网友对国宝级文物借展日本心有余悸。
图/culture.people.com.cn
图/sohu.com
文物出借展览交流本是一件好事,但什么样的文物可以出国借展、展期多久,都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伯远帖》等书画类文物,于2019年6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这次借展在台湾岛内掀起不小的波澜。《祭侄文稿》和怀素的《自叙帖》也都是国宝级别的书画作品,借展乃至出境都不是小事。可是台北故宫不仅没有提前告知公众,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海报也没有重点宣传这是来自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导致很多人看到海报却没有意识到展览级别之高。
图/today.line.me
2019年11月公布消息后,台湾民众评论台北故宫博物院“太大方”,而院方声称是三年前的院长冯明珠任内做的决定。但冯明珠指出,外借一事是林正仪院长任内2019年5月签订的。两边互相推诿。
图/“台湾媒体:台北故宫博物馆把国宝送到日本,黄智贤三问你凭什么”
台湾民众质疑“对日本太大方”。图/台北故宫脸书主页的评论
《祭侄文稿》的题跋中盖了一方“子孙保之”收藏印章。希望我们这代子孙能保护好这件传递民族记忆的文物。
图/painting.npm.gov.tw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