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河套农耕历史的诗词

有关河套农耕历史的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4-03-12 08:18:46 阅读: 次

有关河套农耕历史的诗词

1.关于描写河套地区的诗词

1河套糜米,饭之美者先秦-吕不韦饭之美者,玄山之禾。

不周之栗,阳山之糜。注:阳山也叫陶山,即今天之狼山。

2、赵武灵王修高阙塞记汉-司马迁选自《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3、秦始皇开发河套汉-司马迁选自《史记-始皇本纪》三十二年,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至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谪实之。

三十六年,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注:高阙今狼山、陶山今狼山、北假中包括今部分河套地区。

2.关于描写河套地区的诗词

1河套糜米,饭之美者先秦-吕不韦饭之美者,玄山之禾。

不周之栗,阳山之糜。注:阳山也叫陶山,即今天之狼山。

2、赵武灵王修高阙塞记汉-司马迁选自《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3、秦始皇开发河套汉-司马迁选自《史记-始皇本纪》三十二年,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至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谪实之。

三十六年,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注:高阙今狼山、陶山今狼山、北假中包括今部分河套地区。

3.关于“农耕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1.《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刈稻了咏怀 》

【唐】杜甫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3.《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唐】唐彦谦

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

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

支公尚有三吴思,更使幽人忆钓矶。

4.《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

【唐】杜甫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5.《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关于“农耕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1.《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刈稻了咏怀 》 【唐】杜甫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

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

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3.《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唐】唐彦谦 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

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

支公尚有三吴思,更使幽人忆钓矶。 4.《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 【唐】杜甫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

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

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

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

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

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5.《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关于河套农耕文博苑的作文缩写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

建都在曲阜、新郑、涿鹿三种说法。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内经。

文字: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铸造:采首山(河南襄城县南五里)之铜以造货币。

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徐水“釜 山”考徐水釜山,山形如釜,俗称锅顶山,位于徐水县城西北22.5公里处。

西、北、南三面山势较陡,东坡较缓,西北—东南走向,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290米。山上遗迹众多,有轩辕黄帝庙基址、围墙基址、黄帝台、黄帝泉、古井、古碑等,荒草凄籁,残垣逶迤,三块残损的古碑兀立山顶,似乎在等待着人们去揭示它的年龄和来历;半山腰一巨石突兀而出,传为黄帝台,黄帝台旁即黄帝泉。

釜山下有四个村庄都以釜山为名,分别为南釜山、北釜山、东釜山、西釜山。釜山乡人口近万人,80%都住在釜山村。

【史料参证】徐水旧称安肃,据清《安肃县志》、民国《徐水县新志》(明修,民国三十二年刻本卷十“大事记” )载,轩辕黄帝曾巡方问俗,诛蚩尤于涿鹿之野,登釜山会诸侯,合符示信于徐水;《资治通鉴》亦注明黄帝合符釜山为武遂(徐水遂城旧称)之釜山;另据《通鉴纂要》注:釜山在安肃县(《炎黄汇典方志卷》);又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出版,P1496)述:“合符台在徐水釜山”。【考古发现】目前,已经考古发现的徐水县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存多达46处,且在时代上没有大的缺环。

1986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在釜山周边发现了一批上古文化遗址,《徐水文物志》、《徐水文史资料》均对此进行收录,并由县文保所建立了文物普查档案。1986年5月,在釜山正东约10公里处的南庄头村北,发现了一处上古文化遗址。

1987年8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对南庄头遗址进行了试掘,认定该遗址“下文化层的年代距今9700—10500年左右,是一处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填补了我国北方旧石器文化晚期至磁山、裴李岗新石器文化的空白,同时也为研究我国北方全新世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地层剖面。”在釜山周边发现的文村、金家坟、遂城、瀑河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大致相当于黄帝时代。

釜山周围出土的5000年前的陶釜、红顶钵,证明黄帝时期的制陶工艺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当时的养蚕制衣、文字、音乐、律历、舟车等发明一旦在此得到证实,釜山及周边地区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历史地理1975年,被誉为“文化神州”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在《山海经》中找出了一条经流凿凿可考的黄河故道——“山经河”。“山经河”出孟津小浪底沿太行山东麓折向东北,途经今安阳、邯郸,经深州、高阳、徐水,经安新、霸州东流至天津北部汇入渤海。

“山经河”经流图显示,黄河故道曾在徐水境内釜山脚下折了一个近乎90度的急转弯,掉头东去,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历史的遗迹。1985—1986年的文物普查工作证实,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几乎遍布釜山周边,即古黄河故道沿岸。

“釜山合符”,应该是一种黄河文化现象。【民俗传说】关于釜山合符,釜山及周边地区至今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故事。

原徐水县政协副主席靳凤云编著的《揽胜徐水景更奇》收录了有关釜山的民间传说故事;徐水乡贤、大王店西街退休工人杨忠林先生曾收集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撰成《釜阳及周边逸闻录》一书,其中很大篇幅皆与炎帝、黄帝、蚩尤等上古部族首领有关。“豆棚瓜架雨如丝。”

人们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关于上古历史文化的民间传说,隐现着模糊的历史投影。传说,黄帝在釜山合符前,先是经过阪泉之战征服炎帝,并在釜山西侧北合村与炎帝握手言和,至今北合村边尚有北合台遗迹;后又通过涿鹿之战擒杀蚩尤,收编了蚩尤残部,釜山东南有一红土山相传为“蚩尤冢”。

结论对釜山的考察基本完成了,河北徐水的釜山可谓“山有其形,地有其名,史有所载,物有所证,民有所诵”,经得起推敲和考证。大量资料证实,釜山是唯一的,徐水釜山及周边地区是黄帝及其后人的主要活动区域。

釜山合符为中华统一和华夏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古黄河文化现象。合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雏形思想,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8年5月29—30日,“黄河釜山历史文化座谈会”在河北徐水大午集团召开。中国考古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李伯谦教授,全国著名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思训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室主任张玉范教授,以及保定市考古专家和徐水釜山文化研究会成员参加了座谈。

北京大学李伯谦、原思训教授为釜山文化研究会题词:探索历史之迷,宏扬。

本文标题:有关河套农耕历史的诗词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