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关于汝州一高历史有关诗词

关于汝州一高历史有关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9-10 21:30:29 阅读: 次

关于汝州一高历史有关诗词

1.苏轼在汝州写的诗词

苏轼在他的《温泉七记》中,记录了汝州温泉的盛况;在游龙兴寺后,写有《子由龙兴寺吴(道子)画壁》一诗,中有“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等名句。

宋元丰十年(1084年)三月,神宗亲书手札,授苏轼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苏轼接到任命后,并不急于北上,相反却顺江东下,登庐山,逛金陵,游山玩水,吟诗题字。

9月,他在江苏常州宜兴县自己的宅院里,给神宗皇帝上了一个《乞常州居住表》,言明因“资用罄竭,去汝尚远,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申请辞职。

经批准后就定居常州。苏轼虽未到汝州上任,但他一生曾五次到过汝州,在他的著作中也有不少汝州的记载。

1057年3月,他和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过成都、去长安、“骑驴在渑池”,由许洛大道经汝州赴汴京参加礼部秋天的考试,苏轼21岁。1059年5月、11月、1064年12月,苏轼回四川奔母丧,由汴京赴凤翔上任,又由凤翔回汴京,曾三次经过汝州。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闰四月,苏轼由定州知州被贬为英州(广东英德市)知州。由定州至岭南数千里,举家远迁,费用浩大,只好再次到汝州找他的弟弟苏辙(汝州知州)筹措路费。

住了十多天,苏辙带他游了温泉、龙兴寺、最后又领他到汝州郏城小峨眉山游览。二人站立山巅,北望嵩岳逶迤,南瞰汝水如带,脚下两道山梁“峰峦绵亘,状如列眉”,青山绿水,风景如画,酷似家乡峨眉山。

这时苏轼已届58岁,官场失意,便对弟弟说,将来致仕后便来此隐居。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在常州病危,因生前未能如愿来小峨眉享受林泉之乐,苏氏子孙又多散居在郏县、汝南、颖昌、斜川(许昌苏桥)一带,为便于祭祀,临终前他便留下“即死,葬我嵩山下”的遗嘱。

苏轼死后,苏辙将他的灵柩由常州运往汝州郏城(今郏县)小峨眉山南麓埋葬。十一年后,苏辙也埋葬于此。

后人又从四川找来其父苏洵的衣冠一同安葬,这便是驰名中外的“三苏坟”。

2.有谁知道汝州的历史

汝州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辖11个乡、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

199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18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200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之一,2004年又被确定为河南省35个扩权县(市)之一。汝州市地处郑州、洛阳、平顶山三市交界地带,焦枝铁路、洛界公路、洛上(洛阳—上海)高速横穿东西,207国道纵贯南北;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盖城乡,交通非常便利。

汝州境内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矿产资源46种,原煤预测储量35.5亿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铝矾土预测储量4.3亿吨,水泥灰岩1.15亿吨,资源优势非常突出。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汝州市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冶金、食品四大支柱产业。

能源工业中,2004年,在小煤矿关停整顿的情况下,原煤产量达到近300万吨,焦炭产量达到135万吨。建材工业中,水泥产量达到220万吨,2004年开工建设的天瑞集团2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后,全市水泥产量可达到450多万吨,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冶金工业中,以铸钢工业为主,2004年开工建设的天瑞集团15万吨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铸件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食品工业中,玉米淀粉年产量达到20万吨,为河南省最大的玉米淀粉生产基地;饼干年生产能力达1万多吨,梦想公司新上的8万吨饼干生产线扩建项目即将建成,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饼干生产基地。

红薯“三粉”在河南省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培育了天瑞集团、三佳公司、煜达瓷砖、亚星铸造、德源伟业、巨龙淀粉、梦想食品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

目前,天瑞集团已发展成为总资产17亿元,集铸造、建材、旅游、煤炭、电力等五大产业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是河南省20家明星企业之一,已进入全国大型企业行列,被确定为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之一。项目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仅去年一年,新建、改建、扩建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115个。

其中已经开工的2*15万千瓦热电联供机组、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铸件、年产2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天宝焦化、张村煤矿扩建、梦想食品公司扩建等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就有12个,为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2004年汝州市生产总值增速达15.3%,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64.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22.5%。

汝州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建设富裕汝州、文明汝州、平安汝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强力推进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一是要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下功夫。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围绕培强做大能源、建材、冶金、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煤—焦—化工、煤—电—铝、煤—电—水泥、煤—电—新型建材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二是要在招商引资方面下功夫。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抓招商、齐心协力上项目的良好局面。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完善招商引资手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更好地吸引外商外资进入汝州。

进一步完善项目库,提高项目质量和包装水平,搞好项目推介宣传。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创造宽松条件。

三是要在培育大公司、大集团方面下功夫。扶持天瑞、瑞平、巨龙、梦想等有一定规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科技含量,走上以质量求生存、以规模壮实力、以品牌促发展的道路,努力培育一批在河南省、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壮大财源支柱,辐射带动经济发展。

四是要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下功夫。工业园区具有投资密度大、资源共享、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特点和明显的聚集效应。

目前,汝州市的汝南工业区已初具规模,现在已有企业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年产值超过12亿元,现有的几个在建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要想方设法、集中精力抓好这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其成为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汝州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地质时代,经历了海洋、陆地、浅海、冰川、海湾、内陆湖沼、陆地等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成了两山(伏牛、嵩山)夹一川,汝水流中间的地理格局,为汝河儿女世代繁衍生息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早在100万年前,寄料的张湾村一带就有先人居住,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仅次于云南元谋人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5000年前,市区的煤山公园一带,崎岭的槐树伊、大张一带,纸坊的阎村、中山寨一带,安沟水库神德宫一带出现较先进的原始文明村落。 三皇五帝时,汝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

轩辕黄帝在新郑称帝,曾带人两次到汝州西部的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治国和养生的道理。之后把当时最富饶的汝河流域封给他和正妃嫘祖的第二个儿子昌意,昌意的儿子高阳,在黄帝死后,继承。

3.汝州历史名人

滕昭(公元1421-1480年),字子明,明汝州滕莹坊村人。

父滕霄,曾任黄州知府。昭虽生于官宦之家。

但生活淳朴,不事奢华,天姿聪颖,力学不懈。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19岁时中举人,进京考进士不中,入太学(国家最高学府)进修,毕业后,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被吏部推荐为陕西道监察御史。

景泰七年,他监督顺天(今北京市)乡试时,制订许多措施,力除考场弊端,使许多富豪权贵之子不得入选。 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四川都司有一谋杀案,长期不能定案,皇帝命滕昭前去审讯。

他到四川后,明查暗访,掌握了大量材料,然后升堂审问,一讯定案,双方皆服。回京后被提拔为左佥都御史。

不到1年,因母丧,按制度离京回乡守墓。 公元1465年宪宗即位,下诏令滕昭巡抚辽东。

他到辽东后,多备粮草,严加巡逻,加紧训练部队,又告诫将士不要主动挑起事端,边境相安无事。不久,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用船向北京运送公粮)兼淮阳巡抚。

他审进度势,制订了“长运”法,简化运输手续,制止虐待漕卒,因此,“兵民皆得苏息”。因督办漕运河有功,升任佐院理事。

在出巡福建时,正值闽西紫云台农民邓茂七率众起义,滕予以镇压后又审视地理,相其要害,建立归化县(今长汀县)。 滕昭在福建还未回京,朝廷又命他巡抚苏(州)松(江)。

所属江阴县有一名镇马驮沙与江阴隔江相望,来往公事均须渡江,甚为不便,滕昭奏请将马驮沙从江阴分出,建立靖江县,受到民众欢迎。 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因滕昭政绩卓著,升为兵部左侍郎,食正二品俸禄。

成化十二年,汝州仍隶属南阳府。农民运送公粮往返千里,旷日持久,劳民伤财,流传有“南阳送回(一次)粮,孩子会喊娘”(即生了小孩去南阳送粮,回来时孩子已会喊娘了)的歌谣。

鉴于人民的痛苦,滕昭和河南布政使原杰联合上书,经宪宗批准,将汝州从南阳分出,成为省布政司直接管辖的直隶州。、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滕昭因病还乡,在家2年病故,他死后,群众在城隍庙大阅楼东侧建立一座滕公祠来纪念他,还将城壕外围的空地定为祠产以作香火之资。

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维新 张维新,字宪周,明汝州东大街(今外贸公司东隔壁)人。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山东冠县(今聊城)县令,因政绩突出升为给事中,在宫中的兵、礼两科先后任职,负责侍从、规谏及稽查六部百司等事。

他不阿权贵,敢于对社会弊端条陈上疏,对皇帝直述已见。曾大胆揭发考场中的舞弊现象,又谏议停止宫内太监们无谓的“内操”,对廓清考场、严饬宫禁起了一定作用。

他还荐用正直无私的邹元标、孟一脉等人为提意见的“言官”,使一些宵小咋舌,佞人敛足,促进了朝政的改革。 在他的《请改折漕粮疏》中,痛陈漕粮运送中“部解”、“歇斗”、“放揭”等弊,以致开封、河南(洛阳)、归德(商丘)三府及汝州大户败家荡产,准备逃往外乡,给国计民生带来很大灾难。

根据此情况,他提出“改纳折以”(把应纳的粮不往北京运,而折成银子就地交纳,把银子运往北京再买粮)和“互相代纳”两种方法,既利国又利民。因他的建议有理有利,朝廷果然采取了他的办法。

张维新善诗,遗作甚多,《汝州全志》中辑录不少。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他和知州方应选(主编)合编的《汝州志》出版,可惜已成孤本,存于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国内仅有胶卷本。

张病故于家后,族人为他建立祠堂(位于今色织布厂),那条街也因此名为“张公巷街”。 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

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

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词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

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其中《代悲白头翁》一诗写花开花落,时光掷人;昔日红颜美少年,今成半死白头翁,由此发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之感慨。

其用词与意境与《红楼梦》中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以及黛玉的《葬花词》“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用词与意境何其相似,然其辞气不弱于后者,年代上则早之几百年,由此足见希夷洞察世事之深,文学造诣之高。

所谓曲高和寡,尺泽之鲵难量江海之大,希夷之初不为人重亦难怪也。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八十二)。

韩安国(?-前127),字长孺,梁县成安(今汝州小屯村北)人。曾在山东邹平县田生家里学习《韩子》及杂家学说,后来在梁国(国都在商丘)梁孝王朝。

4.汝州的历史文化

汝州节会活动较为丰富,分为庙会、春会、时令会、物交会等地方特色浓郁,深受群众欢迎。

汝州的庙会历史悠久。庙会既是民间贸易交易的主要形式,又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具有重要联系,同时又是老百姓亲朋聚会、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

庙会一般在庙宇附近,故又称古刹会。旧时大小庙宇遍及汝州城乡,仅城区就有20余处。

全市有200多处,且各有特定的会期,让当地群众或远方香客朝庙进香,诵经念佛,甚至边念边舞,煞是热闹。旧时较大的庙宇前都建有戏楼,每逢该庙会期,便请来剧团演出,有时竟请两台以上进行对戏(比赛),给庙会助兴。

民国以后,由于庙宇的毁废与改建,大多已不存在,庙会会址多移至附近村庄,并以村名呼之。如骑岭乡四月十五原为金刚寺会,因该寺改建为原临汝县园艺厂,会址就移到附近的许寨村,改称许寨会。

只有一部分庙宇仍保持着庙会。赴会人员大多是探亲会友、烧香拜佛,其次才是货物贸易和娱乐活动。

5.与李清照状告张汝州有关的诗词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

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6.有关历史的古诗

洛阳故城

诗人:崔涂 全唐诗库—第679卷

三十世皇都,萧条是霸图。片墙看破尽,遗迹渐应无。

野径通荒苑,高槐映远衢。独吟人不问,清冷自呜呜。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过洛阳故城》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本篇选自《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难以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还望采纳~~~

7.有关历史的古诗有哪些

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年代: 明 作者: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2、《再过金陵》

年代: 唐 作者: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3、《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4、《元日》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泊秦淮》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行路难 其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文标题:关于汝州一高历史有关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