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隐喻的古诗词

有关隐喻的古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18 01:55:34 阅读: 次

有关隐喻的古诗词

1.中国古诗中有哪些含有隐喻的诗句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2.含有暗喻的诗句

不畏浮云遮忘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论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寻梦》 汤显祖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 汤显祖

3.说说,哪些有暗喻的经典诗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论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寻梦》 汤显祖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 汤显祖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无题》明.冯小青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病煎愁绪转纷纷,百里何由说向君.

———— 以上出自《酬乐天三三首》元稹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唐)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代白头吟》 刘希夷

4.含隐喻的诗..

李商隐因恋人曾在洛阳城南宅中种石榴,《尹喜内传》云:“喜从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

因此以“碧桃”与“石榴”相连代修道恋人,如“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石榴》),《偶题二首》:“小亭闲眠微醉销,山榴海柏枝相交。

水文簟上琥珀枕,旁有堕钗双翠翘。”是恋人所居环境中的石榴树;“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 凤尾香罗》)是以石榴开花的四月为与恋人相约的季节;“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寄恼韩同年二首》)是直接将石榴花指代恋人;后来大中年间的“夜杵鸣江练,春刀解若榴”(《拟意》)也提到石榴,可见石榴是李商隐心目中难以忘怀的“物华”之一。

“柳”是李商隐和恋人相识、相知的见证。李商隐的咏柳诗有十几首,郢州江边与军营有关的“细柳”,洛阳西苑的柳、崇让宅池边的柳,开封吹台的柳,长安的曲江柳、章台柳、灞桥柳等,以及后来江南的柳、《柳下暗记》中吹台的柳,在四川幕中看到柳树就想起当年被移入金銮殿的柳(《巴江柳》),都是李商隐难以忘怀的“物华”。

如“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赠柳》),“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代赠》),指的是长安曲江边的柳。李商隐以柳条随风飘拂指代移情别恋,“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赠柳》),以王昌龄《青楼曲》中“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隐指柳边主人在皇宫中的“青楼”;“曾逐东风拂舞宴,乐游春苑肠断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曾逐东风》),指恋人的感情在皇帝与自己之间挣扎;而《谑柳》中更是以“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夸。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对恋人有所讽刺。

在与恋人被迫分离之后,凡是看见春天的柳总会引起诗人心中无限的相思,“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解有相思苦,应无不舞时。

絮飞藏皓蝶,带弱露黄鹂。倾国亦通体,谁来独赏眉”(《柳 动春何限叶》),那片片柳叶就像恋人细细长长的眉,随风飘荡柳枝就像恋人舞动的细腰。

后来更是不管是春天的柳还是春天曲江边飞来飞去的黄莺、以及池边的柳和梅,都引起李商隐对赋梅人的思念。而“青门弄烟柳”(《乐游原》)即在灞桥分别时的柳;《柳 曾逐东风》、《柳 江南江北》则是江南的柳,由此春天成为李商隐“先春已断肠”(《春风》)的季节,每逢春日看到柳树,就会引起心中隐隐的痛,“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日日》),“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柳 柳映江潭》),是在襄阳汉江边见到柳树,想起川中和曲江的柳,回忆当年经过柳树成荫章台街之事,以庾信《枯枝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抒发自己难以忘怀的感情。

“牡丹”是洛阳名花,是当年李商隐对恋人的赞美之词,也是众人对宋若荀的拟称。《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

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

价值千金。”[5]李商隐《牡丹 压径复缘沟》:“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

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的牡丹是宫中特有,尤其“锦步障”为宫中作派。

《玉尘集》云:“穆宗每宫中花开,则以重顶帐蒙蔽栏槛,置惜春御史掌之,号曰括春。”说的就是兴庆宫的牡丹。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指牡丹有愁,不如萱草号为“忘忧”,与被称为“长乐”、“莫愁”的宋若荀作比,谓恋人姐妹虽为皇帝信任之人,还不如作一个平民百姓安逸、自由。而李商隐后来的 “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漫成三首》),更是明指恋人姐妹当年被友人们称作洛阳牡丹。

“菊”、“荷”也是李商隐与恋人早年爱情的见证。李商隐《上令狐相公状一》中说到:“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征于继和,杯觞曲赐其尽欢。”

《和马郎中移白菊》就是那时所作,“郢曲新传白雪英”与后来《九日》中“曾共山翁把酒扈,霜天白菊绕阶墀”都指随令狐楚在郢州、开封白菊盛开时节恋人歌唱;而《菊 融融冶冶黄》回忆当年重阳时节“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菊花及当时的欢宴,《野菊》:“细露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宴。”

也说到后来的悲剧与恋人进宫有关。“荷”也是当年两人相处时的环境。

李商隐《如有》诗:“如有瑶台客,相难复索归。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

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良宵一寸艳,回首是重帏。”

池边芭蕉、荷花曾为他们的幽会创造了优美的环境。

5.怎样识别古诗中的隐喻

隐喻一般被看做是一种修辞格,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除用作修辞以外,更主要的则是作为一种表达手法来使用。

诗人通过隐喻来表达自己更强烈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一种不能直接言说的思想,如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就不能直接在诗中明言,而得通过隐喻手法来婉转的流露出来。曹植《杂诗七首》“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此诗描写一位南国美人,其貌若桃花。可是那么漂亮的美人,却得不到君王的赏识,奈何时不久就会人老珠黄,姿色容颜将不复存在。

在这首诗中,南国美人是隐喻的本体。诗人对本体进行了精心刻画,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象。

那么这个喻体是什么呢?根据曹植所处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这个喻体就是他自己。曹植自小就才高志大,一生追求建功立业,扬名后世。

他深得曹操的赏识和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其兄曹丕早已嫉妒其才,因此当曹丕继位当了皇帝之后对曹植一直猜忌压制,多次将他迁封到穷困区域,即使曹睿继位之后,也未能改变他的处境。虽然曹植一直表示愿奔驰前敌,为国效力,但始终未能得到曹丕父子的谅解与信任,导致他有才无处施,有力无处效。

那个美人的处境与遭遇,不正是曹植自己的处境与遭遇的隐喻吗?这就是隐喻艺术在诗中的运用,其特色很明显,是诗人精心构思和描绘的成果。这是诗人巧妙的利用美人的遭遇来暗喻自己的不得志,从而可以避免再次遭受到兄长的迫害。

诗人以其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忧伤、空灵虚幻的意象,诗人借助这些意象喻指一种隐晦、含蓄的心灵世界,这就是隐喻的过程。隐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运用非常广泛,其特点是选用一种本体进行精心的刻画描绘,用以来表述诗人的某种情思。

本体的选用,多是历史典故、传说故事、自然物象、人物经历等。中国古代诗歌隐喻非常广泛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非常丰富,比如“月亮”就会使人们联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独之情,“杨柳”则会使人们联想到朋友的依依惜别。

在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子就开始了对“喻”的研究与运用。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他的主要作品《文心雕龙》中第一次给比喻以系统的总结和阐述。

他认为“喻”的存在是以本体和喻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相似性为基础的。同时也认为,“喻”是语言形式上的一种修饰,也就是认为“喻”作为修辞格的作用。

继刘勰以后,对“喻”再次进行进一步阐释的人是宋人陈骙,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隐喻”的概念。而真正把隐喻用的炉火纯青的则是中国古代的那些诗人。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诗人在诗作中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隐喻。诗人在诗中用隐喻除了像曹植那样怕受到迫害,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受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唐朝诗人王维在其诗歌中常常描述到“空”的意境: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及“薄暮空潭西,安禅制毒龙”。苏东坡也曾在著名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发出深深叹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些诗句应该说都是受到了当时一些特殊社会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诗人的隐喻意象。

比如“西风”,“ 被西风吹尽, 了无尘运” (辛弃疾《满江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些地理环境的意象都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和叹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里,诗人以滚滚东去的江水来描述自己的愁绪之多,采用的隐喻是“忧愁是江水”。在这里,作者借助于滚滚东去的江水来摹状自己的种种愁苦,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化作满江春水,使得无形的愁绪变得有形了。

另一个将隐喻运用的出神入化的人物就是李商隐。李商隐以写实为主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以雾雨月风等自然景象为写作对象,创设隐喻。

李诗中的自然景象处处映射诗人自身的人生感慨、个性特征等,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比如《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诗中“白玉堂”“碧牙床”“、楚女”等意象营造出的是一幅人仙虚幻图,秋雨为实,而楚女则是神话传说中的人,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让读者似乎跟随者诗人的脚步步入仙境。

李诗中也有许多的意象为花草树木,但诗人对花草的描写多为干枯败落之资展现给读者,通过对花草破败的命运来暗喻自己的命运不济。使诗的氛围变得凄凉暗淡。

如“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一句。无限风光的柳为何到了秋天,只能在惨淡的夕阳和悲凄的寒蝉声中度过萧瑟的时日呢?隐喻有时往往因为喻体特征不够明显而不能够把本体展现出来,而给读者造成误解。

比如传统意象“柳”是离别的象征,因此大家都能够明白“柳”的本意。但有些意象就显得比较朦胧,多义。

如李商隐的一些诗。这些作品大多充满着隐喻,其中,政治诗、咏史诗的喻旨比较好把握,而咏物诗、无题诗则多数喻旨隐晦,诗意朦胧,甚至可以有多种解读。

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既可以理解为诗人以“ 春蚕”“、蜡炬”这一对凄美而坚韧的意象喻指诗人对爱情的热烈缠绵、至死不渝,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

本文标题:有关隐喻的古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