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剑阁的诗词

1.关于形容广元的诗词
形容广元的诗词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
《蜀道难》是李白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原文如下: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啊!何其高竣,何其峭险!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扩展资料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
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
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蜀道难
2.李白有哪些歌咏“剑门关”的诗句
有,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等。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9月被列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在李白描写剑门关的诗句中,以《蜀道难》最为气势滂沱,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又以《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最为大气: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3.关于烽火的诗句
1、烽火连三月
唐
杜甫
《春望》
2、烽火照西京
唐
杨炯
《从军行》
3、沙场烽火连胡月
唐
祖咏
《望蓟门》
4、烽火动沙漠
唐
李白
《塞下曲六首》
5、城头烽火不曾灭
魏晋
蔡琰
《胡笳十八拍》
6、烽火入咸阳
南北朝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
7、烽火夜烧原
南北朝
庾信
《咏怀》
8、烽火被冈峦
唐
杜甫
《垂老别》
9、汉家还有烽火燃
唐
李白
《战城南》
10、烽火燃不息
唐
李白
《战城南》
11、白日登山望烽火
唐
李颀
《古从军行》
12、古戍苍苍烽火寒
唐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13、烽火照高台
宋
陆游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14、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5、烽火城西百尺楼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16、烽火昼连光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
17、烽火连朔方
唐
李白
《北上行》
18、千岩烽火连沧海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19、东郊尚烽火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20、怅望但烽火
唐
杜甫
《遣兴三首》
21、怅望但烽火
唐
杜甫
《遣兴五首》
22、西征问烽火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23、烽火未全停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
24、迥戍危烽火
唐
李世民
《饮马长城窟行》
25、远戍报烽火
唐
戎昱
《从军行》
26、江城烽火连三月
宋
李弥逊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27、烽火连空明灭
宋
陆游
《水调歌头 多景楼》
28、万里中原烽火北
宋
张孝祥
《浣溪沙》
29、烽火平安夜
宋
崔与之
《水调歌头 题剑阁》
30、烽火平安
宋
李曾伯
《八声甘州·怅浮生》
31、烽火传音耗
宋
方岳
《喜迁莺·淮山秋晓》
32、烽火日夜惊
唐
孟郊
《感怀》
33、烽火起云间
唐
李宣远
《并州路》
34、烽火未许换年华
当代
梁羽生
《浣溪沙》
35、应无烽火照甘泉
宋
陆游
《读史》
36、烽火望祁连
南北朝
何逊
《学古诗》
37、妾惊甘泉足烽火
南北朝
庾信
《燕歌行》
38、烽火名园窜狐兔
清
吴伟业
《鸳湖曲》
39、骊山烽火成焦土
清
黄遵宪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40、烽火来千里
宋
汪元量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4.关于川蜀的诗句
李白的《蜀道难》。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含有“峥嵘”的诗句有哪些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楼阁峥嵘天尺五。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蝶恋花·百叠青山江一缕》 年代: 宋 作者: 李弥逊
森罗万像从峥嵘,虚空廓落无亏盈。——《偈颂二百零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面骨峥嵘鬓欲疏,退藏只合卧蜗庐。——《读书》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徽音不独流笙管,青册更峥嵘。——《导引·受遗仍几》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西去凭熊驾驷,东下握兰持橐,衮衮看峥嵘。——《水调歌头·乔木老盘谷》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楼观峥嵘,浑疑是、天风吹坠。——《满江红·楼观峥嵘》 年代: 宋 作者: 吴潜
三巴春杪。客馆梦回风雨晓。胸次峥嵘。欲共涛头赤甲平。——《减字木兰花·诗翁才刃》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