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佛教禅师补衣的诗词

1.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静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2.关于佛教的诗句
刚好收集了一些佛诗,摘录几首提供您参考
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鱼鼓颂 ——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鸟巢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学道 ——唐?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牛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庞蕴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
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3.有关佛教的诗句
题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自《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摘自《金刚经》
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4.求很多关于佛学和哲理的诗词
罗状元醒世诗其一富贵从来未许求 几人骑鹤上扬州与其十事九如梦 不若三平两满休能自得时还自乐 到无求处便无忧而今看破循环理 笑倚栏杆暗点头其二戈盾随身已有年 闲非闲是万千千一家饱暖千家怨 半世功名百世冤象简金鱼浑已矣 芒鞋竹杖兴悠然有人问我修行事 云在青山月在天其三为人不必苦张罗 听得仙家说也么知事少时烦恼少 识人外处是非多锦衣玉食风中烛 像简金鱼水上波富贵欲求求不得 纵然求得待如何其四新命传宣墨未干 节风沐雨上长安低头懒进三公府 洗足著登万善坛受戒固多持戒少 承恩容易报恩难何如及早回头看 松柏青青耐岁寒其五要无烦恼要无愁 本分随缘莫强求无益诺言休著口 非干己事少当头人间富贵花间露 纸上功名水上讴看破世情天理处 人生何用苦营谋其六尘世纷纷一笔勾 林泉乐道任遨游盖间茅屋牵萝补 开个柴门对水流得隐闲眠真可乐 吃些淡饭自忘忧眼前多少英雄辈 为甚来由不转头其七有有无无且耐烦 劳劳禄禄几时闲人心曲区湾湾水 世事重重叠叠山古古今今多变换 贫贫富富有循环将将就就随时过 苦苦甜甜命一般其八独对青山一举觞 醒来歌舞醉来狂黄金不是千年业 红日能催两鬓霜身后碑名空自好 眼前傀儡为谁忙得些生意随时过 光景无多易散场其九得失荣枯总任天 机谋用尽枉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 世事到头螂捕蝉无药可延卿相寿 有钱难买子孙贤得过一日过一日 一日清闲一日仙其十贪利遂名满世间 不如破衲道人闲笼鸡有食汤锅近 野鹤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 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办修行路 一失人身万劫难其十一自古为人欲见机 见机终久得便宜事非干己皆休惹 理若亏心切莫为得胜胜中饶一著 因乖乖里放些痴聪明漫把聪明使 使日阴晴未可知其十二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 昧昧昏昏为己谋是是非非何日了 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 万万千千不肯修其十三人情相见不如初 多少贤艮在困途锦上添花天下有 雪中送炭世间无时来易得金千两 运去难赊酒半壶堪叹眼前亲戚友 谁人肯济急时无其十四别却家园出外游 当时冷眼看公侯文章盖世终归土 武略超群尽白头不如静坐蒲团上 莫惹凡间半点愁一日三餐充饱腹 得休休处且休休其十五看破红尘待如何 犹如新燕补旧窝到头辛苦还辛苦 一世逐波枉逐波积万黄金空白首 争名夺利尽虚浮万般算起浑如梦 何不回头念弥陀其十六荣辱纷纷满眼前 不如安分且随缘身贫少虑为清福 名重山丘长业愆淡饭尽堪充一饱 锦衣那得几千年世间最大惟生死 白玉黄金尽枉然其十七宽意宽怀过几年 人生人死注生前随高随下随时过 或短或长莫怨牵家富家贫休叹息 自无自有总由天平生衣食随缘好 才得清闲便是仙其十八为人不可不回头 名利英雄有日休十种情怀十种恨 一分荣辱一分忧红尘大厦千年计 白骨荒郊一土丘开口对人闲借问 为谁不了为谁愁其十九终日忙忙无了期 不如退步隐清居草衣遮体同绫缎 野菜充饥胜肉鱼世事纷纷如电闪 轮回滚滚似云飞今天不觉明天事 那有功夫理是非其二十衣食无亏便好休 人生世上似蜉蝣石崇不享千年富 韩信空成十大谋花落三春莺带恨 菊开九月暗含愁山林幽静多清乐 何必荣封万户侯其廿一万世由天莫强求 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 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 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 各自回身看后头其廿二堪叹人心毒似蛇 谁知天道转如车去年妄取东邻物 今日还归北舍家分外钱财汤泼雪 骗来田地水堆沙若将狡谲为生计 恰似朝开暮落花这网址里还有许多:。
5.求一些关于佛教命的诗句
太多太多了。
经典禅诗欣赏 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七言禅诗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
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
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
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
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
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
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今。
6.与禅宗有关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慧能的主要是针对神秀的偈语说的,证明慧能更加的心中无物.有更高的悟性. 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
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
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
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偈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
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偈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这首佛偈就是为了证明空性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
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
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关于慧能的偈颂,还有另一种说法,说他的偈颂写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慧能的偈颂到底是怎样写的,学术界目前还有争论,但这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主要内容。“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佛教的内部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有大乘,也有小乘,有空宗,也有有宗,而大多数的中国佛教宗派都是融合空有两家的。
大乘佛教空宗,在印度名为中观学派,是佛教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它以讲空为主,破斥迷信,扫荡一切形相。它认为,一切万法,本性皆空,无论在世间还是出世间,其一切事物现象,包括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也包括我们在世俗的认识活动中所得到的各种假名而已。
佛教重在解脱。所谓解脱,就是要断除各种系缚。
故中观学派之讲空,对于系缚的破除,尤其是对“见”(认识)缚的破除,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一切事物总是有它的反面。
中观学派讲空,最后讲到了否定一切(尤其是涅盘解脱)的程度,无疑动摇了整个佛教的理论基础。因此,佛教从中观的“真空”向“妙有”过渡,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所以在印度大乘佛教中期以后,便开始出现了宣讲“妙有”理论的一系列经典,如《法华经》、《涅盘经》等等,宣传一种永恒、普遍、绝对的佛性,以作为一切众生及万物存在的基础。在中国,这两种思想几乎同时传入。
于两晋南北朝之际,经过道生等人的阐扬发挥,综合空有,结合《般若》之“缘起性空”,与《涅盘》之“佛性妙有”,从而提出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主张。其理论的中心认为,所谓的“佛性”,也就是众生成佛的内在依据、内在原因,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存在,它具有感应一切的功能,可与一切众生及万物相应,因而能够摄持于一切众生及万物之中。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佛性”是一切众生所共同具有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然而,这里所说的“佛性”,在他们看来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就是般若学所说的“缘起性空”之理,又可称为“实相”、“法性”、“空”“真如”等等。
这样就在最高。
7.赞美佛教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
红尘梦似蜉蝣,浮生于我真虚幻。云动风动天亦动,水流岸不动,风不止,我自心不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昼来梦醒,世事常凑巧,隔空思念竟成双。
堰塞湖疏通,只消只言片语,误会烦恼化云烟。
心外无法,心内无念。空性直断,光明顿超!明空双运,等净无二!
宿鸟归林心莲开,醉听潮生花香袅。相视抿笑,同沐风雨!
身是外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嗡 班砸萨埵 轰!》
8.谁有关于佛教的诗词和对联
佛教对联 出一切音声说法 现无边色相度人 (题诸佛菩萨) 身心不动入三昧 真妄皆空证一如 (题诸圣众) 月不住空莲处水 鹿归于野鸟离笼 (题诸圣众) 觉行圆满得无漏 信毁普观度有缘 (题三世诸佛) 内脱身心,外遗世界 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题诸圣众) 由烦恼中,得真自在 坐微尘里,转大法伦 (题三世诸佛) 悲心浇灌众生大地 法眼洞明诸佛真源 (题诸菩萨) 彼岸先登,终成正等妙圆觉 法伦常转,大发慈悲喜舍心 (题诸圣众) 此身易坏似泥船,疾行真实道 三界无安犹火宅,诚发出离心 (题诸阿罗汉) 就尘垢坐金刚道场,灭心行解甚深秘密,幻变真常本贯通,大悲不可称量,周流三界施甘露 于世间证究竟涅盘,离言语转微妙法伦,菩提方便皆圆满,极果无从思议,超越时空济众生 佛教诗词 在家出家 白居易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
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
中宵入定跏呋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题凌云寺唐 司空曙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寄山僧.诗二首 韦世福 庚辰寺立西峰间,登上佛殿道蜿蜒。龙泉喷吐甘露水,绿染青山飞鸟旋。
漫山翠色花似锦,蜂蝶纷飞别有天。借问盛世今何在,钟声悠扬太平年。
洮阳西湖醉游 西湖晚照誉八景,渡尽劫波重又生。门楣高纵精雕刻,二龙吸珠水含英。
天然湖水碧如镜,桥塔亭台娱乐城。荷花波影任鱼跃,轻舟荡漾游人争。
赵嘏 云里幽僧不置房,橡树藤叶盖禅床。朝来逢着山中伴,闻说新移最上方。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唐·李颀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
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禅 堂 唐·柳宗元 发地结青茅,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