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台湾的诗词余光中

有关台湾的诗词余光中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8-12 17:10:36 阅读: 次

有关台湾的诗词余光中

1.关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介绍

余光中,男,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

诗人。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乡愁》《余光中经典》《传说》,其中《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参考:/link?url=zvlE8u6W3HgLsDwoAJ3Nsz3w-uL5mF34-8u46XGM-vdVkxJGVxeBqJ7dqDBlMBNl99tBPC1ERGFaA3O9J_tLw_。

2.关于台湾的诗歌

[台湾]黄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诗人黄雍廉浪迹海外,心系祖国,苦于不能常与祖国厮守在一起,于是把一腔爱国情思移向唐人街,并以一副纯粹“唐人”的笔墨,构筑了这座诗的“唐人街”。

诗人兼诗评家的赵国泰,对此诗曾有一段精辟的艺术分析。他说:“唐人街是中华历史文化在西方的一个窗口。

要完成这一高度概括与条陈,艺术上非博喻、罗列莫办。此法的施用,使作品内涵饱满而不拥塞,典丽而不板滞。

臻于此,又有赖于形式结构上取乎多视角掠美,使内蕴层嵌迭呈;广植东方情调的语象,又间以主客体转换之法,使情境跳脱空灵,其中以首节尤佳。全诗给人以宽银幕效果。”

多好听,“唐人街”,一所不冻的华夏乡音的港湾,一所和平的春兰秋菊的城堡,一座摧澡的东方文化的浮雕。以中国调寄中国情,以中国墨写中国意,盛唐罢相张九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叹惋,南宋遗民郑所南兰草根下无土的画意,高人王维于朝雨渭城饯别好友西出阳关的怅惘,诗仙李白立扬子江畔目送故人孤帆远影的伤感,还有扬州驿马雄姿,长安宫阙风范,南国二十四番花讯的问候,殷墟仰韶陶釉的召唤……这一系列典型的中国情结的意象群的自然叠印,华美典雅,楚楚动人。

一咏三叹中,愈升愈高的是海外炎黄子孙心向祖国的七彩虹桥。

3.关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介绍

余光中,男,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诗人。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评论家。主要作品有《乡愁》《余光中经典》《传说》,其中《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参考:/link?url=zvlE8u6W3HgLsDwoAJ3Nsz3w-uL5mF34-8u46XGM-vdVkxJGVxeBqJ7dqDBlMBNl99tBPC1ERGFaA3O9J_tLw_

4.【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在哪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美点追踪】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5.台湾诗人余光中:

余光中更多图片(11张)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大女儿余珊珊是英语翻译。

中文名:余光中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928.10.21职业:文学家毕业院校:台湾大学主要成就:创作《余光中诗歌选集》代表作品:出版《余光中诗歌选集》及《余光中散文选集》共七册。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

6.给我说一下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资料

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大女儿余珊珊是英语翻译。

望采纳。

7.有关台湾的诗句

往事

丘逢甲

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天涯

丘逢甲

天涯断雁少书还,梦入虚无缥缈间。

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番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望大陆》于佑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8.求台湾诗人余光中\洛夫的充满乡愁和爱国情怀的文章

湖 南 大 雪(节选) ——(台湾)洛夫 雪落无声 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 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 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 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 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 春天睡着而种籽醒着 肢体睡了而血液醒着 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 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 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雪落无声 此 时 无 声 胜 有 声 ----洛夫《湖南大雪》赏析 洛夫,本姓莫,湖南衡阳人,1928年生,台湾淡江大学外文系毕业。

早年与张默、痖弦等诗人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出版有《石室之死》《魔歌》《时间之伤》等十部诗集,洛夫的诗表现手法奇特,有些诗句常出乎人的想像,被诗坛称为“诗魔”。

他的诗大多抒发自己思乡的惆怅,台湾诗人余光中说:“洛夫是用伤口唱歌的诗人”,洛夫用自己内心的苦和痛来吟唱思乡曲。 洛夫的这首《湖南大雪》写于1985年,当时是赠与湖南的作家李元洛的长诗。

李元洛在新加坡第二届华文文学大同世界国际会议上朗诵此诗,满座顿时为之倾倒。在座的周策纵教授幽默地说,李元洛与洛夫两人皆有“洛”字,不若改为:“李元洛夫”? 洛夫,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创作经验的诗人,他的诗作中浓浓的乡愁也让读者为之动情。

《湖南大雪》的思乡之情也较之其它的诗有所不同,《湖南大雪》即是他乡愁的灼痛:故乡雨雪霏霏,而离乡多年的作者也早已白发苍苍。“掉头一去风吹黑发,老来归乡雪满白头“(余光中语),这或许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爆裂的原因。

洛夫1949年离乡去台湾,匆匆一别半个世纪已经过去,思乡之情却与日俱增,“边界望乡,仰首拭目,手帕上竟是一片濡湿的乡愁”。 大陆、台湾只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然而却阻隔了两岸50多年的思念。

因此诗人说:“自从迈出家门,乡愁就像是身影跟着我走四方……离家的游子呦,斩不断的是乡愁,卸不掉的是乡愁”。[1] 《湖南大雪》源自于内心深处无言地诉说,那雪也许是童年的一段记忆,多年前的雪花逐渐融变成诗人的一腔热血。

而湖南衡阳的雪,也是一副令诗人至今难忘的故乡风景图。这风景静默无声,正像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雪落无声,而雪却像一把利刃割碎了诗人的“喷出泉涌般的乡愁”。

无言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说明诗人内心的丰富和复杂,诗人感慨得太多,几乎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表示沉默了。 诗人在《午夜削梨》一诗中也展示自己无言的痛苦“一刀削开/它胸中竟是藏有/一口好深好深的井/我弯下身子去找/啊!满地都是/我那黄铜色的皮肤。”

虽然诗人着眼点是“雪落无声”,写雪,其实是在抒情。诗人通过纷纷扬扬的大雪来追忆故乡、遥忆历史的沧桑。

诗人与雨雪契合,从《诗经》氤氲的书香中寻找灵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雨,这雪,在悠久的历史浸染中,早已成了黑白色的照片,有几分的静默,又有几分感慨。这雨滴落在巴山秋池,“而载我渡我的雨啊,奔腾了两千年才凝成这场大雪”;这雨,也飘散在江南的小桥上,也滋润过江南的杏花,也慰藉远方游子的缱绻的心绪。

无声的雨雪,在洞庭湖、在岳麓山、甚至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可是惟独没有落在台北。因此,诗人在沉重的乡愁中,只有保持“复杂而单纯的沉默”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的沉默并没有弥合他思乡而受的内伤。在《边界望乡》中他写道:“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黑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严重的内伤”。

诗人总是静静地忍受着“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的思乡的痛。以至在《湖南大雪》中,他借雪的沉默,借着酒的激情倾诉着往事。

“你我在雪夜相聚/天涯千里聚然缩成促膝的一寸/荼縻早凋,花事已残/今夜我们拥有的/只是一株待剪的烛。”往事只化做了美好的记忆,而今“雪光染白了我的须眉/也染白了我们心之中立地带。

”诗人内心焦虑、伤感、彷徨的时候,也曾“风过,霜过,伤过,痛过”,最后“把头埋在沙堆里”,“想说的太多,而忘言的更多”,真的可谓“默默无语两行泪”了。 两个“雪落无声”中的十个警句,足见洛夫的诗歌语言的张力。

在动静、明暗、古今的对立中,以寻求出一种对抗和消解。 街衢与路灯,一暗一明的对比;泥土与树根,一埋一长的包容;鸟雀与翅膀,一停一飞的映衬;寺庙与钟声,一寂一鸣的对抗。

还有春天与种籽、肢体与血液、书籍与诗句、历史和时间、世界和你我……都是在主客体之间对抗之后的消融。而这种表达效果撼人心魄,让读者读后余味无穷。

其实,诗人写这种对比,主要是以动写静,以历史衬托现实,从而无声地诉说也让读者觉得诗人的确“出手不凡”。“大地不语,具有无穷的力量;江山无言凝聚着永恒的呼唤”[2]《湖南大雪》中的静寂,是一种“无言之美”,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总结古希腊的雕塑拉奥孔时,提出了“静穆的伟大”,中国美学大师朱光潜也说最高境界的美就是静穆。

诗人在写悄然飘扬的湖南大雪,是在“激动不安”的心情下写的,因为诗人的那颗灼热的中华诗心,与故国紧紧连在一起的。 现在定居加拿大的洛夫先生,寓所的名字叫“雪楼”,在我看来这是诗人对故国(乡)大雪的纪念。

多年来,诗人虽然和故。

本文标题:有关台湾的诗词余光中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