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东坡有关的诗词

1.苏轼在东坡写的诗词有那些
浣溪纱 苏轼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行香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蝶恋花①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醉翁操 苏 轼 琅琊幽谷 ,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 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
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 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 》,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 者以为绝伦 。然有其声而无其辞 。
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 合 。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
虽 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 馆舍,遵亦没久矣。
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 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 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 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 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 也。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 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 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 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一丛花 初春病起 苏轼 今年春浅侵年,冰雪破春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号东坡居士,并没有所谓东坡这个地方,东坡肉倒是吃过。
2.【有关写苏东坡的诗词
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跋东坡》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 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3.苏东坡的词
清茶一杯话诗词之苏东坡篇 2003-5-28 22:48:00 阿潜 阅读2560次 只是由于步入社会太久,对于诗词便成了忘却的记忆,由于懒惰和闲散的性格,对于诗词的爱好仅限于那些通俗易懂又能引起共鸣的篇章,最是见不得诗词等平仄等理论,如此说来我应该是对诗词并无任何研究,可能会有人笑话我写这样的文章是过于张狂,而我觉得记录下读诗词的那一份感动和想法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我想余秋雨先生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余先生的《苏东坡突围》、《遥远的绝响》对我的审美趋向起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来想将文章题目改为《清茶一杯话诗词之北宋词》,但想到我绝无实力写如此大的一篇文章,即使写恐怕也要写成一本厚厚的书,所以觉得还是从小出着手写一个文化界之外的普通人对苏东坡诗词的一些感悟比较好一些。 关于苏东坡这个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实先前除了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外,他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感触,即使是这首词也并未在我心里掀起多大的风浪,只是觉得写的有点波澜壮阔的感觉,所以我现在常觉得,太容易太经常提起的东西反而是最容易忽略的东西。
此前对苏东坡的认识仅限于家中的《古文观止》中的前后赤壁赋,及至阅读了余先生的《苏东坡突围》便开始对这个落魄却潇洒乐观的老先生感起兴趣来。当然在这里少不得提一下这篇文章中引用的一首词: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我想这首大名鼎鼎的词必定打动过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心,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当你在失意深夜徘徊的时候我想你定然会想起它的。
当我还在不断追求那种清新亮丽用词风格的诗词的时候,苏东坡的一首浣溪沙将我从那种对诗词的直观视觉刺激层次引入了利用大脑建立意境的层次,好比让我从一个二维的空间进入了一个三维的空间。 这首词全文如下: 蔌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当读到这首看来似乎不起眼的词时候,仿佛我也变成了一个夏日里长途跋涉的路人,这是一个阳光很强烈的夏日午后,走进了一个长满枣树的江北小村,枣花和透过树叶的阳光洒落在沾满灰尘的外衣和行囊之上,偶有马车经过,掀起一阵尘土,百年的古柳下有戴着头笠的老汉卖这黄瓜……,而作者这时又渴又累,面对身旁的这户人家,他迟疑的敲了一下门,将面对他的是怎样一个主人呢???这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如今提苏东坡词,必曰豪放派,关于他的豪放风格的词想必大家早已烂熟于胸,在此我将自己很喜欢的一首送给大家: 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虽比不上《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的豪放大气,但是也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开阔,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 苏东坡是个全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说,单说词他也同样可以从展示其细腻之处,同样在此送上三首供大家欣赏。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东坡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千百年来其魅力不减,我想这与其词中所写的“情”也有很大的关系,下面的这三首词,将一个有血有肉,重感情的有时候也会伤痛、多愁善感,有时却也俏皮一个苏东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4.苏东坡有关书法的诗词
苏东坡以诗词论书法这方面不多。
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儿目睛”,“茶欲其自,墨欲其黑”;
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是苏轼论书法的诗句 这句诗的直意就是说 用过的笔堆成了小山 并不可惜 下句说 要读够万卷书 才能运笔如神 婉转如意 。
读孟郊诗二首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
又似煮彭越,竟日嚼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
诗従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
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君不见长安永宁里,王家破垣谁复修。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
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余乞米。
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
诗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
(永叔以澄心百幅遗圣俞,圣俞有诗。)
知君也厌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
君家家学陋相如,宜与诸儒论石渠。
古纸无多更分我,自应给札奏新书。——此诗曰老纸好用
石苍舒醉墨堂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5.有关苏东坡的诗句
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跋东坡》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
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6.诗歌赏析:《东坡》苏轼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这是苏轼贬黄州后于元丰六年(1083)写的一首小诗。
东坡是黄州山脚下的一片数亩大小的荒地,作者于此躬耕,并以此地名作为自己的别号。唐朝诗人白届易在忠州有《东坡种花诗》、《步上东坡诗》,作者钦佩白居易,“东坡”之号,盖原于此。
起句写东坡之景:雨后的月光皎洁如玉,碧空万里,一片澄明世界。二句的“市人”是指为求名利而奔波的人们;“野人”此指淡泊名利.置身名利圈外的诗人自己。
“市人”白天为名利奔波,夜晚多成倦客,无闲情享受“雨洗东坡月色清”的妙境。
7.苏轼的诗东坡赏析
大中小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8.诗歌鉴赏苏轼的《东坡》
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一个“莫嫌”,一个“自爱”。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
小诗所以感人,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一蓑烟雨任平生,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哪有“铿然曳杖声”、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耐人咀嚼。同一时期,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唯有“野人”,脱离市集,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没有“荦确坡头路”,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那以险为乐,敷洒在澡雪一新,颇为有趣。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又无句不是言情,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寓情于景,托意深远,故遣佳人在空谷,透过无尘的碧空,不是无谓的。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
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