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赏析有关书籍

1.请帮我找找以下有关李煜的诗词评论出自什么书籍
1〕参见傅正谷、王沛霖著《南唐二主词析释》,载刘孝严译注《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胡应麟《诗薮》:“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
王鹏运《半塘老人遗稿》:“蓬峰居士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也。”
〔2〕参见钱基博著《中国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3〕参见李清照《论词》:“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于‘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载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参见詹安泰编注《李璟李煜词·前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5〕参见王国维著《人间词话》(黄霖导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7〕参见庞世烨《新儒家论先哲忧患意识与中国人文精神》载《天津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 〔8〕〔10〕参见刘孝严译注《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9〕参见詹安泰编注《李璟李煜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1〕参见许凌云《儒家文化与忧患意识》载《齐鲁学刊》2000年第2期 〔12〕参见叶嘉莹著《迦陵论词丛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3〕参见何立主编《百科辞典·宗教卷》,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 〔14〕参见周晓琳《中国文学的忏悔意识》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参考文献: ⑴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⑵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⑶谢世涯.南唐李后主词研究〔M〕.上海:学林?/ca>参考资料:/blog/cns!2F2C96074B45C4FA!142.entry。
2.请帮我找找以下有关李煜的诗词评论出自什么书籍
1〕参见傅正谷、王沛霖著《南唐二主词析释》,载刘孝严译注《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胡应麟《诗薮》:“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王鹏运《半塘老人遗稿》:“蓬峰居士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也。”
〔2〕参见钱基博著《中国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3〕参见李清照《论词》:“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于‘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载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参见詹安泰编注《李璟李煜词·前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5〕参见王国维著《人间词话》(黄霖导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7〕参见庞世烨《新儒家论先哲忧患意识与中国人文精神》载《天津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
〔8〕〔10〕参见刘孝严译注《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9〕参见詹安泰编注《李璟李煜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1〕参见许凌云《儒家文化与忧患意识》载《齐鲁学刊》2000年第2期
〔12〕参见叶嘉莹著《迦陵论词丛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3〕参见何立主编《百科辞典·宗教卷》,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
〔14〕参见周晓琳《中国文学的忏悔意识》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参考文献:
⑴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⑵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⑶谢世涯.南唐李后主词研究〔M〕.上海:学林?/ca>
参考资料:/blog/cns!2F2C96074B45C4FA!142.entry
3.有没有比较系统的介绍李煜诗词的书籍
有 《唐宋词典》《李煜词全集》、《南唐二主词》、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
还要 这个网址里面有几篇赏析
这有全集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蓬居士。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