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崤函古道有关的诗词

1.有关函谷关的诗句
咏史诗·函谷关
年代:唐 作者:胡曾 体裁:七绝 类别:怀古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函谷关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函谷关
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灵迹才辞周柱下,
祥氛已入函关中。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
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
函谷关
何去西牛寻老聃,关楼南望起东山。
垂披发髻看多少,道德五千君又还。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作品: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
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
月与古时长相似。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请君时忆关外客,
行到关西多致书。
2.关于古道的诗词
如下,望采纳:
《古道》【宋】翁卷
古道今不见,今交非古情。
交情亦何难,难逢双目明。
青松生青山,真节莫与并。
植之廛郭旁,流俗多所轻。
远道岂易行,出门悔吝生。
君看天上云,何心更营营。
勿言贫未安,安贫存令名。
《古道》【宋】 作者:【陈杰】
杀鸡季伟蔬留客,列鼎孙弘外一肴。
古道无存几夫子,今人何限不全交。
《秋日》【唐】王昌龄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少年游》【宋】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古意》【唐】常建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
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
富贵安可常,归来保贞素。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崤函古道的介绍
崤函古道遗迹位于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车壕村西南约2000米,距三门峡市36公里,为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古丝绸之路上一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春秋时期著名的秦晋之战在此鏖兵,唐代大诗人杜甫夜宿于此,目睹官兵抓人、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写下了著名诗篇《石壕吏》。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丝绸之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崤函古道是其唯一道路遗产。
4.家乡的崤函古道500字作文
今天,我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横溪古道游玩。
一到横溪,我迫不及待地向古道跑去。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山路展现在我眼前,爸爸告诉我,这就是清朝光绪年间时修建的路。这座山海拔约400多米,长约2200多米,爸爸妈妈往上走去,沿途走过,发现两边有茂密翠绿、挺拔的竹林挺立着。山路蜿蜒曲折,参天大树竖立在树林中,这时,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地响。鸟儿时而鸣声清脆悦耳,时而啼声婉转,回荡在山谷,更显得古道的幽静。
山路越来越陡峭,越来越崎岖。我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我刚想放弃了,但为了能看到山顶的景色,我还是奋力向上爬去。在路上,还有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这健身,还有一些村民,从山的那头翻到山的这一头,他们如履平地,我看了很佩服。我便咬咬牙,向上走去。大约又过了半小时,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了。景色让我尽收眼底,田地纵横交错,我往下一看,发现上下的人都像一只只小蚂蚁慢慢爬动,梅山公路仿佛一条长长的巨龙盘缠在山上。在山顶上不但可以观赏湖光山色,还可以看到金鹅湖全貌。金鹅湖湖面水平如镜,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它是镶嵌在山间的一颗宝石。
这次横溪一游真有趣啊!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5.关于“古道”的诗词有哪些
1.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2.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宋代:完颜璹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3.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5. 少年游·草
宋代: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6.崤函古道石壕段和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
崤函古道是指先秦以来至民国时期,由西安(长安)和洛阳之间、并且主要在今三门峡境内的一条交通要道,西出西安(长安)起于潼关,过秦函谷关,经陕州,过硖石关到今新安县东,出汉函谷关到洛阳,全长约400华里。而目前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800米左右的一段石壕古道,是仅存的遗迹。崤函古道夏商以前即开辟使用,是古代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原通往关中、达西域的咽喉要道。是目前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唯一一处历史悠久、真实、完整的古代道路遗迹。也是整个丝绸之路33个申遗项目中(中国22处)唯一的一条“道路”遗址。
因其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且延续时间超过2000年,所以关于该处的历史故事肯定不少,因为很多人都从此经过。捡说一例:
安史之乱期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公元759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写下了三篇不朽的诗作,即“三别”,其中,《石壕吏》就是发生在这段古道不足两公里处。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7.崤函古道的主要特点
崤函古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开通早。其开通时间至迟从新时期文化中期开始,约6000年左右。
二是线路长。《读史方舆纪要》中有“自新安以西,历渑池、硖石、陕州、灵宝、阌乡而至潼关,凡四百八十里”的记载,在今三门峡境内,就有400华里之长。
三是使用久。从几千年前刀耕斧凿的崎岖小径到当代的通衢大道,一直延续使用。四是地势险。《水经注》里描述其险至“车不并辕,马不并列”;唐太宗李世民诗称“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清代曾任陕州知州的张天德在《硖石山修路记》中称“其山尽石,险山戏 巉岩,峣 山角 崎岖……望之,且魂摇而目悸。”五是战略地位重要。崤函古道在历史上是交通咽喉,两京锁钥,险关要塞,今天仍然如此。
8.关于“古道”的诗词有哪些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宋代:完颜璹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少年游·草 宋代: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9.关于古道的诗词
如下,望采纳:《古道》【宋】翁卷古道今不见,今交非古情。
交情亦何难,难逢双目明。青松生青山,真节莫与并。
植之廛郭旁,流俗多所轻。远道岂易行,出门悔吝生。
君看天上云,何心更营营。勿言贫未安,安贫存令名。
《古道》【宋】 作者:【陈杰】杀鸡季伟蔬留客,列鼎孙弘外一肴。古道无存几夫子,今人何限不全交。
《秋日》【唐】王昌龄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少年游》【宋】 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古意》【唐】常建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
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富贵安可常,归来保贞素。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含有烟霭的诗句和古道的诗句
唐 王勃 《慈竹赋》:“崇柯振而烟霭生,繁叶动而风飈起。”
金 元好问 《五松平》诗:“苍崖入地底,烟霭青漫漫。”
清 顾炎武 《友人来坐中口占二绝》之二:“昨过河东望首阳 ,空山烟霭尚苍苍。”
唐 杜甫 《万丈潭》诗:“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
金 张斛 《高寺》诗:“明朝下烟霭,回首阻清川。”
唐 长孙佐辅 《幽思》诗:“金炉烟霭微,银釭残影灭。”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远方沁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凄凄满别情。
唐·李白《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唐 杜甫 《田舍》诗:“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明 高濂 《玉簪记·追别》:“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
清 方文 《留别吴锦雯》诗:“古道江云厚,愁心浦月迟。”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