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创作诗词的ap

1.关于写作的古诗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2.关于诗词的创作,文墨高手请进~
到处复制的没意思,我用自己的话给你说1下 首先弄清楚汉字的平仄,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 ,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 具体要做的是:找一部平水韵或 晚翠轩词韵(网上有,BAIDU搜1下即可) 帮你搜了1个 平水韵 /tang/shcgl.htm 《诗词格律》王力著 read.net/cnread1/gdwx/s/shumenglan/001/001.htm 《白香词谱》舒梦兰选编。
3.有关诗词创作的几个新理论
有关诗词创作的几个新理论
(一)场域论
数年前蔡世平等人提出要强化当代诗词的文学性,曾少立等人则进一步提出,要树立当代诗词的文学本位,这一观点在2016年进一步演变为场域论。
曾少立认为,任何一种文学,都必须对各生活场域具备全覆盖至少是主覆盖的写作能力,否则其文学地位便不成立。古代诗词对田园、山林、市井、宫廷、官衙、边塞、行役等所有场域是全覆盖的,都有大量的作品。
现代出现了许多新场域,最主要的如城市(与古代市井有质的区别)、工矿、校园、职事等。
而当代诗词的题材目前却固步自封,极少进入这些新场域。诗词界许多人认为这些场域是白话文学的擅场,应该由白话文学去写作,诗词没有必要进入。
这种回避行为,实质上等于在内心承认诗词只是一种古典艺术,而非当代文学。因此曾少立认为,首先要在观念上树立诗词的文学本位,当代诗词是当代文学之一种,而不是什么古典艺术。
在题材上“百无禁忌”,进入所有的场域,正是当代诗词的文学属性的体现,也是诗词这一文体力保自己文学地位的一场抗争。
(二)精英写作与平民写作
传统派一直将自己定位为精英写作。刘梦芙在“丙申冬日瘦西湖消寒诗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诗词本质上是一种精英文化、小众文化”,同行的另一位诗人钟锦则表示“我同意梦芙先生的精英论调”。
徐晋如也在多次讲座和访谈中表达过基本相同的观点。在2016年广州“‘雅韵山河’诗词研讨会”上,西南科技大学青年学者周于飞的论文《网络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体并峙格局初探》中也提到:“‘守正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精英写作的态度,是对中国主流诗词创作的回归。”
从文章来看,她所说的“守正体”正是当下的传统派。毫无疑问,古代的诗词作者几乎都是士大夫,是绝对的精英写作。
而到了现代,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以后,诗词作者散布于各行业,早已平民化了。于是出现了平民写作的声音。曾峥(独孤食肉兽)在《我的创作道路》(见2016年6月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中说“我以城市平民自甘……在诗旨上去精英化”。
曾少立也在一些文章中表达了平民写作的观点。2016年的一篇网文曾这样分类:“徐晋如、留社是精英写作中的保守派,实验体是精英写作中的创新派。赵缺是平民写作中的保守派,李子、食肉兽是平民写作中的创新派。”
不论这种分类是否合理,至少说明平民写作与精英写作这两种观念在2016年已经在诗词界公之于众了。在两种写作观念的背后,意味着价值取向、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的一系列重大差异。
在1999年这个前网络时代的最后一年,新诗界曾发生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间著名的盘峰论战,从那以后民间写作才大规模流行起来。
随着诗词写作者的进一步平民化,写作群体的平民身份与诗词自古以来的精英传统之间,必然产生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其最后的走向尚未可知。
(三)诗词的小说化
许多年以前,湖南诗人伍锡学就提出了“微型小说词”的概念。2016年第4期曾发表姚泉名文章《将叙事进行到底 ——伍锡学“微型小说词”的叙事性之刍议》。
曾少立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也提出“把诗词写得像小说和电影”,后来基于其“诗词的文学本位论”,进一步提出了诗词可以像小说一样在生活基础之上虚构人物和情节的观点,以及“我诗”、“非我诗”和“大诗”等概念。
所谓“我诗”,即作者的见闻思想所成之诗,这正是传统的诗词作法。所谓“非我诗”即如小说一般的虚构之诗。所谓“大诗”,即由许多首诗词构成的中、长篇的诗体小说,各首诗词相当于一个小说片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互相照应,共同推进情节的发展。
这当中人物可以有年龄、身份、性格、品行的变化,也可以有各种矛盾冲突和各种人物关系。
4.关于诗歌创作的故事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
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它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