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诗词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词具有怎样的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典出《史记?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曰:“……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 皆为尽哀……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西汉初期,北方的匈奴不断南下骚扰,陇西(今甘肃省东部)的名将李广奋勇抗击, 匈奴既怕他,又敬重他,称他为“飞将军”。 一次,李广率领4000名骑兵,从右北平出发, 博望侯张骞带领1万骑兵和他在一起。
他们分两路围剿匈奴。李广这一路前进几百里后, 被匈奴左贤王率领的4万骑兵包围。
面对优势敌人,李广竭尽全力组织抗击。后来张骞 的大军赶到才得以解围。
这一次,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得撤兵回去。 事后,朝廷追究 责任,张骞因拖延行程应处死刑,后出钱赎去死罪降为平民;李广杀敌有功,但部队损 失太大,功过相抵既没有被处罚,也没有受封赏。
有一次,李广私下对占卜天象的王朔说:“自从汉朝抗击匈奴以来,我李广没有一 次战役不参加的。我率领过的部队当中,职位低的校尉中,才能不及一般人,而以抗击 匈奴有功被封侯的,有数十人之多。
我李广比起别人来不算落后,但却从来没有因为积 功而取得侯爵的封邑,这是为什么呢?”王朔反问他说:“你曾经做过什么可以引以为遗憾的事没有?”李广想了想说:“我镇守陇西的时候,羌人曾经起来造反,我用计哄骗他们,使他 们投降了。后来我又用诡计,把这800多投降者在同一天内杀死了。
这是我所引为最大 遗憾的事。”王朔叹息道:“给人带来灾祸的事,最严重的莫过于把已经投降的敌人杀掉。
这就是将军所以没有被封侯的原因。”公元前119年,朝廷决定对匈奴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分两路向匈奴进军,已 经60多岁的李广主动请战,担任前将军,归卫青指挥。
李广在行进途中几次迷路。等 他赶到会合地点,已比指定的时间迟了好几天。
当时,匈奴已被卫青的大军打败。会合后, 卫青派手下的人问李广迷路的经过情况,并催促李广的部下快到卫青那里去听审受问。
李广气愤地说:“我的部下并没有罪,误期迟到的责任全在我一人身上,要审问就审问我。 我现在亲自去大将军的幕府去听候审问。”
接着,李广对部下说,“我一生跟匈奴打了 大小70多次仗,这次跟着大将军出战,本来很幸运可以同单于的军队接触,没想到大 将军又把我的队伍调开,让我走那条迂回遥远的路,而偏偏又迷失了路径,这岂不是天 意吗?况且我已经60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同那些舞文弄墨的小吏去打交道了!”说完, 拔刀自刎。 司马迁评论说:“孔子曾经说过:‘如果本身正派,做得对,就是不发号施令也没 有行不通的事;如果本身不正派,做得不对,就是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这好像是 针对李将军而说的。我看李将军诚实得像个乡下人,嘴里不会花言巧语。
他死后,天下 人不论是否与他相识,都非常悲痛。 俗语说:‘桃花和李花是不会说话的,但它开放的 时候,欣赏的人都在树下踩出小路。
’这话虽然讲的是小事,但却可以用来比喻大事。”蹊:小路。
原指桃树、李树虽不会向人打招呼,但其花朵艳丽动人,其果实甘美, 引人喜爱,树下自然会走出路来。比喻为人真实坦诚,必然会有极大的感召力。
2.关于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演讲词
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李将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亦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用于比喻什么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见汉?司马迁《李将军列传》引古谚。
蹊:小路。这两句大意是:桃树李树都不会讲话,不会炫耀自己,但因为它们能开好看的花,结甜美的果,自然就有人到桃李树下面来,把树下的泥土踏出一条小路。
这是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的传赞里引的两句古谚,借以赞美汉代名将李广诚诚恳恳像个质朴的乡里人,口不善言,但机智勇敢,善于征战,又爱恤士卒,宽缓不苛,故士卒都乐于为他奋力战斗,连匈奴人都敬畏他;李广死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两句后多用来比喻崇尚实际、不务虚名的人或事,结果必定实至而名归,为人所景仰。
4.有一句古诗是赞美老师的,有桃李这个词,不是桃李满天下或桃李不言
该诗句是“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但是大家日常多摘取其中部分,用“桃李满天下”来夸赞老师。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该诗原文: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解析: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 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扩展资料: 桃李满天下的含义: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唐狄仁杰门生众多,累向武则天 推荐将相多人,或谓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何为《第二次考试》:“ 苏林 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间不少是有国际声誉的。”
参考资料:桃李满天下 百度百科。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表现了这样一个道理: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真正的桃李,不必为自己多做宣传,人们自然会登门求贤。
这一方面是对桃李沉默谦逊精神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求贤者们的判断力的肯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时候桃李如果为自己说话,效果会更好。
韩愈在《马说》里告诉我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于是有了无数千里马辱没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同时求马者又总感叹世上无千里马。万马齐喑,是人才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一个伯乐无法相尽天下良马,我们还需要良马们把自己打扮得神采奕奕,奔腾跳跃,嘶鸣不已。同样,桃李的芬芳也难以尽传遍天下,也就难保一定“下自成蹊”,如果总恪守沉默是金的道理,恐怕许多桃李会在无人问津中孤芳自赏直至腐烂。
另外,求贤者的判断力也实在有限,如果桃李们都等着别人上门,而人们又只能“循蹊”而行,“循蹊”便容易导致盲从地随波逐流。这样的路,尽头可能是桃李,也可能是臭鱼烂虾。
冯小刚的电影《大腕》里有句话:“广告做得好,假的也成真的了”就是在嘲讽着这种盲从与俗众的力量。错用了伪劣产品可以吃一堑长一智地换用另一种,而错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了赵国几十万兵丁被坑杀,赵王再也没有改过的机会了,唯有向秦称臣。
所以“桃李不言”有时难以保证“下自成蹊”的皆大欢喜,反而可能导致这样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一边是桃李们昂着头孤芳自赏心里感叹着世人无识才之慧眼,空任满腹才学成粪土;另一边是求贤若渴的人们没头苍蝇般地苦苦求索,有人没找到很失望,有人找错了很受伤。沟通这两边的桥梁就在于“言”,只有桃李懂得为自己而言,才能更广为人知,人们也才能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余地。
因此天下的桃李们在想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同时也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诚然可贵,然而打开天窗说亮话也许于人于己价更高。谦逊应有度,自信亦有理,毕竟我是桃李我怕谁? 。
6.出自何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西汉时候,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70多次仗,战功赫赫,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平常百姓也纷纷悼念他。
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致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
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臝得了人们的崇敬。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