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荆楚大地的诗词

1.赞美荆州的诗句
(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诸英雄。
古今上下多少事,历史岁月皆湮没。鼓角争鸣已远去,荆楚风流耀古今。
神州中南有宝地,犹如明珠撒江汉。…鱼米之乡扬美名,一方水土润四方。
东接江城西枕川,常为兵家必争地。吾辈自古英材出,风雅离骚古今颂。
楚风吹拂数千年,三国纷争今可寻。…楚朝自古风骨存,格调高雅众人羡。
演义故事百余回,古城独占七余成。丝绸漆器尤可贵,惹得众人纷沓来。
四季分明雨充沛,湖泊众多惹人醉。…米充鱼肥猪牛壮,洪湖岸边荷飘香。
地杰人灵遍风光,金凤昂首了四方。风味小吃遍四处,物精味美惹人馋。
轻纺名城精品多,质优价廉美名扬。…现逢太平盛世年,改革开放春风吹。
荆州百万好儿女,岂甘事事落人后?奋起拼博迎头进,凤凰即将舞九天。若君还有诸多疑,欢来古城觅古今。
(二)没有西子湖水的纤弱妩媚,没有漓江山水的清秀腼腆,荆州古城原本就是长江之子,有的尽是滚滚的豪迈,有的全为滔滔的激情。…巍巍的青涩城体,犹如一条养精蓄锐的巨龙,静静地盘卧在长江之滨,余威犹存,连显赫的太阳掠过它的上空,也少了几分狂躁,多了几分宁静。
…踏上沉默的龙脊,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被它慑服,或信步,或凝神,我的心都在细细的研读着古城。…翻阅一页页苍老的青砖,浏览一页页古朴的瓦砾,我读到了春秋的烽火,秦汉的硝烟,隋唐的沧桑,明清的沉沦从砖石缝隙,我看到了祖先操纵着舵杆。
…挥舞着刀剑,我听见他们用粗矿、浑厚的号子吼散了巫山云雨,吼醒了东海的太阳,吼翻了长江千年泥沙,便冲击成江汉平原的璀璨文明从瓦砾中,我读出了母亲的乳汁,父亲的血汗。…在这心血的哺育下,荒蛮荆野结出了翡翠硕果,于是鱼米与凤绢养育了一代荆楚的骄傲!一部离骚引得千古名流慷慨万端,一曲九歌催得天下才子荡气回肠!…我如幻似梦的古城,你脚下每一道历史的辙痕,都记载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你身上每一块砖瓦的滹隙,都鋆刻着荆楚大地古老灿烂的文明!…我愿你继续拥有博大与深沉,让不尽的子孙去细细领略你千年的风姿,去求索你亘古的永恒!(三)景星出,庆云生,浊雾开,乾坤焕。
锤镰举而三山倒,星帜悬而四宇澄。…华表重光,万里壶浆迎左道;楚城解放,千村击壤迓南师。
四水尽朝宗,众星皆拱北。…五十年国运昌隆,六百里郢荆崛起。
民生安乐,经济腾飞;市场繁荣,农桑茁壮。水陆空,联成新格局,城乡镇,无复旧规模。
…铁轨嘶风,划破长空明月;巨轮击浪,冲开万顷惊涛。尤堪深港“神刁”,吞吐人间春色;…最是高天银翼,输来各地烟霞。
双闸锁荆江,扼住两湖洪患;一桥凌天堑,疏通南北津梁。…越过重洋,国门开锁钥;走出世界,江汉展明珠。
网络时输多信息,科研已上数台阶。…人歌极治时,家拥小康富。
满天红雨,再挥椽笔写辉煌;…一路樵风,重抖雄姿抒慷慨。荆楚前程远,光辉岁月长。
2.描写荆楚的诗句
《殷武》
年代:先秦 作者: 诗经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
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
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
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
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3.赞美荆州的诗句
(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诸英雄。
古今上下多少事,历史岁月皆湮没。
鼓角争鸣已远去,荆楚风流耀古今。
神州中南有宝地,犹如明珠撒江汉。
…
鱼米之乡扬美名,一方水土润四方。
东接江城西枕川,常为兵家必争地。
吾辈自古英材出,风雅离骚古今颂。
楚风吹拂数千年,三国纷争今可寻。
…
楚朝自古风骨存,格调高雅众人羡。
演义故事百余回,古城独占七余成。
丝绸漆器尤可贵,惹得众人纷沓来。
四季分明雨充沛,湖泊众多惹人醉。
…
米充鱼肥猪牛壮,洪湖岸边荷飘香。
地杰人灵遍风光,金凤昂首了四方。
风味小吃遍四处,物精味美惹人馋。
轻纺名城精品多,质优价廉美名扬。
…
现逢太平盛世年,改革开放春风吹。
荆州百万好儿女,岂甘事事落人后?
奋起拼博迎头进,凤凰即将舞九天。
若君还有诸多疑,欢来古城觅古今。
(二)
没有西子湖水的纤弱妩媚,
没有漓江山水的清秀腼腆,
荆州古城原本就是长江之子,
有的尽是滚滚的豪迈,
有的全为滔滔的激情。
…
巍巍的青涩城体,
犹如一条养精蓄锐的巨龙,
静静地盘卧在长江之滨,余威犹存,
连显赫的太阳掠过它的上空,
也少了几分狂躁,多了几分宁静。
…
踏上沉默的龙脊,我常常不由自主地,
被它慑服,或信步,或凝神,
我的心都在细细的研读着古城。
…
翻阅一页页苍老的青砖,
浏览一页页古朴的瓦砾,
我读到了春秋的烽火,
秦汉的硝烟,隋唐的沧桑,
明清的沉沦从砖石缝隙,
我看到了祖先操纵着舵杆。
…
挥舞着刀剑,我听见他们用粗矿、
浑厚的号子吼散了巫山云雨,
吼醒了东海的太阳,
吼翻了长江千年泥沙,
便冲击成江汉平原的璀璨文明从瓦砾中,
我读出了母亲的乳汁,父亲的血汗。
…
在这心血的哺育下,
荒蛮荆野结出了翡翠硕果,
于是鱼米与凤绢养育了一代荆楚的骄傲!
一部离骚引得千古名流慷慨万端,
一曲九歌催得天下才子荡气回肠!
…
我如幻似梦的古城,
你脚下每一道历史的辙痕,
都记载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你身上每一块砖瓦的滹隙,
都鋆刻着荆楚大地古老灿烂的文明!
…
我愿你继续拥有博大与深沉,
让不尽的子孙去细细领略你千年的风姿,
去求索你亘古的永恒!
(三)
景星出,庆云生,
浊雾开,乾坤焕。
锤镰举而三山倒,
星帜悬而四宇澄。
…
华表重光,
万里壶浆迎左道;
楚城解放,
千村击壤迓南师。
四水尽朝宗,众星皆拱北。
…
五十年国运昌隆,
六百里郢荆崛起。
民生安乐,经济腾飞;
市场繁荣,农桑茁壮。
水陆空,联成新格局,
城乡镇,
无复旧规模。
…
铁轨嘶风,
划破长空明月;
巨轮击浪,
冲开万顷惊涛。
尤堪深港“神刁”,
吞吐人间春色;
…
最是高天银翼,
输来各地烟霞。
双闸锁荆江,
扼住两湖洪患;
一桥凌天堑,
疏通南北津梁。
…
越过重洋,
国门开锁钥;
走出世界,
江汉展明珠。
网络时输多信息,
科研已上数台阶。
…
人歌极治时,
家拥小康富。
满天红雨,再
挥椽笔写辉煌;
…
一路樵风,
重抖雄姿抒慷慨。
荆楚前程远,
光辉岁月长。
4.关于大地的古诗
1、寒凝大地发春华
近代
鲁迅
《无题》
2、别藏大地非尘界
宋
张抡
《蝶恋花·莫笑一瓢门户隘》
3、尽□□、山河大地
宋
葛长庚
《贺新郎·俯仰天粘水》
4、普教大地清凉
宋
刘克庄
《清平乐·人间喘汗》
5、尘埃大地如水
宋
刘辰翁
《水调歌头·群动各已息》
6、掌大地
宋
无名氏
《沁园春·道过江南》
7、可怜见大地生灵战血红
清
贾凫西
《木皮散人鼓词》
8、大地人人具眼
宋
释法薰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
9、吞吐山河大地
宋
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
10、大地毗同岚起
宋
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
11、大地山河不现
宋
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
12、更言大地一切众生成正觉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
13、大地承恩泽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
14、大地人积压有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
15、大地一团铁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
16、尽大地人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四首》
5.荆楚大地的意思
荆楚
特指湖北,湖北古代称为荆楚!(包括荆门、荆州、宜昌等地区) 成语:荆楚大地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 荆楚部族的兴起 楚,也称荆楚,春秋时代的这个国家为什么叫做“楚国”呢。 “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荆”,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人日常离不了。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 但是,构成楚民族主体的,却并不是江汉流域的土著,而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一支(楚人奉祝融为始祖),这支部族迁移到江汉流域,不断地与周围的土著民族(九黎、三苗的后裔)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一支强盛的荆楚大族。 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周朝初年,转投周王的荆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 先抑后扬的楚文化 楚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当北方有炎、黄部落在创造中原文明的时候,南方江汉流域也兴起了九黎部落,并创造出了大溪、屈家岭文化等早期楚文化。 然而这之后,随着九黎部落被炎、黄部落击败,以及后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强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渐消沉了。 楚地文化落后与中原的另一个原因是江汉流域多山林水泽,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区的氏族部落那样较快地由采集和渔猎转入农耕和畜牧,这种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相应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当北方已经出现了夏、商等奴隶制国家后,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屡遭中原势力的压迫和征伐。但就是在这种持续千年的蛮荒背景下,逐渐孕育发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后的楚国家,并成为当时中国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楚人借天时、地利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开创了独具异采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起于西汉。它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指战国后期由屈原等楚国诗人以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为基础创造的一种诗歌载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由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后人模拟的作品,名为《楚辞》。由于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后人提及楚辞无不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并常以“骚”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称。 楚辞的产生离不开楚地特有的民间习俗。江汉水乡,民间巫风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而且这一带很早就流传着有别于中原地区的楚地民歌,这些因素都是楚辞得以产生的基础。 虽然在《诗经》这样一部广泛采录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四方各国民歌的总集中,几乎没有收录楚地民歌(原因大概在于楚一向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楚地方言也难以被中原人接受等),但仅从各方典籍保存下来为数极少的楚歌来看,其内涵丰富,叙事抒情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楚辞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楚文化、荆楚文化同属一个概念,均指楚人?族?、楚国创造而长期沉淀的文化实体和形态。我们这里说的它们是同属一个概念,是因为历史上荆、楚不分,荆、楚或荆楚、楚荆作为一种特定的称谓,已沿袭三千多年了。如《诗·商颂·殷武》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 这里是“荆楚”联称,荆在前,楚在后。《竹书纪年》说:“昭王十六年,伐楚荆。”这里是“楚荆”联称,楚在前,荆在后。另据《春秋》记载,鲁庄公?前693—前661?之前称荆,但自鲁僖公?前659—前627?元年后,就改称为楚了。这样看来,荆或楚,荆楚或楚荆联称,其意思是一致的,似无多大区别。时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荆:“楚木也,从 刑声。”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这样就把荆山、荆?楚?木、荆州、荆?楚?国,统一了起来,形成为系统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沈括《梦溪笔谈》也说:“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至此,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专称楚族、楚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当然,历史上也还有其他各种说法,如《诗·商颂》毛传说:“荆楚,荆州之楚国也。”
6.谁知道关于荆楚文化的诗歌或散文
对不起,我之前答离骚时似乎没理解你的意思,一下想到古文去了,o(∩_∩)o。
你要的应该是现代的散文吧!我又找了一篇,是关于武当山的(篇幅不长)
我对武当山心仪已久。6年前的擦肩而过,更增加了要亲近她的欲望。于是在来郧县挂职的第一个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登上了武当山。
武当山确实魅力无限,见它的第一眼,我便产生了不同一般的感觉。放眼一望,绵亘八百里的山脉,兼北方大山之雄浑与南国诸峰之灵秀,奇峰高耸,仙雾缭绕,壁立千仞,松柏苍翠,小溪潺潺。这里曾是真武大帝修身得道之地,因“非真武不足当之”而得名,历来是无数善男信女摩拜的道家圣地。经历代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的浓墨重彩,更增加了无尽的神秘与玄妙。如今上下穿梭的缆车和各处忙碌的“小红帽”们又为其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机与和谐。漫步其间,不用说那些临险而筑的宏伟宫殿,就连那些不很起眼的石桥、断壁、岩石可能都会讲述神奇曲折的故事。置身于仙山神境,吸一口那清灵的空气,你会顿感气爽神畅。望一眼满山的圣景,平日里常以文墨为伴的我,纵然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半句描绘它的贴切词语。就在那一瞬间,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流出。我真切地感到了自己的苍白与渺小。
金殿上巨大焚香炉里的熊熊之火彰显出求道者的炽烈;无数神像下匍匐在地的躯体带着万分的虔诚;满满的功德箱是测试心灵的砝码,悬崖上的龙头香镌刻着信念的纯度。只有在此时此刻,我才能被那些扛着比自己高出一截的高香奔上金殿的人们所感染,并渐渐地由感染,变成了融入其中……圣人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看到山上的情景,我真正体会到孔夫子这段话的精深。
披着淡淡的薄暮,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奔驰的汽车像唱针一样,在宛如老式唱片的盘山路上旋转,我的大脑仿佛也随着这个旋律在不停地思考。当我将一柱高香投入香炉时,心里祈求了什么?当我向功德箱里放入钞票时,口里又念叨了些什么?当我把一枚枚硬币掷向太平鼓时,究竟是想得到什么?我在努力地搜索着记忆,渴望得到哪怕是支言片语的答案!可是,我失望了。我当时的头脑里分明只有空白。空的透明,白的真空。难道这就是心灵的净化?难道这就是意识的升华?我不敢将这些高尚的头衔强加于身。??我仍在寻找着能说服自己的答案。这时,我忽然想起了南岩上的御碑。如果真如传说中讲的那样,当年燕王朱棣是为了搜剿亡命天涯的侄子朱允炆,才役使三十万工匠把武当山打造得如此富丽堂皇。那么,数百万游人今天所做的一切,其功绩也绝不会逊于这位永乐皇帝!这正应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的谚语。??我的心里一下子敞亮起来。武当山你不愧为充满灵性的仙山。你给我讲述了精神与物质的守恒,你给了我从未有过的感悟。我会永远把你珍藏在特别的记忆里……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