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有关忠言逆耳的诗词

有关忠言逆耳的诗词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20 22:17:36 阅读: 次

有关忠言逆耳的诗词

1.有关“忠言逆耳”的名言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为什么唐太宗会把魏征当作自己的镜子呢?这是有原因的。 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

他喜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非常丰富。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

后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唐高祖的二儿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

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

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心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

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

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有一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十分生气,派人把他叫来,大加训斥。

魏征毫不畏惧,他十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由谁来种?工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首先要讲信用,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吗?” 魏征的这一番话,把唐太宗一肚子的火气浇灭了。他心悦诚服地对魏征说:“先生真是我和国家的一面镜子啊!我原先以为你太固执,不通情理,现在听了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政令前后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国家是无法治理得好的。”于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还奖赏了魏征。

敢于直言劝谏的魏征不仅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成了以后历朝官员效法的楷模。

2.忠言逆耳相关的好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3.关于“忠言逆耳”的句子和简短的事例

没错,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希望在今后如果有人给你提出建议,要你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请你不要听不进忠告,就努力改正吧! 良药苦口利于病,意思是说,药虽然是苦的,却有利于我们恢复健康。

我们对待批评也是一样,要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正确对待批评,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找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不足,并加以改正,使自己变得更好。 在这条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伴着我们,但有人说过,上帝在关上属于你的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为你开启了另一扇门,我们的身边会有很多的亲朋好友来帮助我们,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忠言逆耳”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力有多么大,只要我们做好自我,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日积月累,将它们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包括学习),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好的成绩。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立谏言者事业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

(《忠臣的声音》) 一位年轻的企业家,拥有家产上亿的成功人士,正所谓他拥有了一切,可是他听不进下属对他提出的意见,轻举妄动,偷税漏税,最后走到了企业破产,家毁人亡的地步。 英国的大哲学家培根曾指出:“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到的光明闭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

是的,在生活中,常有人批评自己,给自己提个醒,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山野里,一株骄傲的白玉兰芳香四溢。啄木鸟总是啄个不停。

“太吵了,赶快离开!你打扰了我的美梦。”白玉兰说。

啄木鸟默默的离开了。白玉兰只留下一群如花般的黄鹂相伴……不久,白玉兰的叶和花都掉光了,黄鹂也不见了。

当啄木鸟再次飞来的时候,白玉兰伤心的说:“你走后,虫子天天都在啃我的身体,痛苦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黄鹂肤浅的唱歌,吃掉的也只是我表面的虫子;而你,把深入我体内的害虫细心出去,才使我成为最香最美的花。”数月后,当白玉兰美丽如初的时候,啄木鸟悄悄的离开了……。

4.反驳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名言名句

与其说是一句成语,不如说这是一句俗语或民谚更合适一些。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这句话最早也就是清朝或者民国时代才流传起来的,因为它很浅白。万没想到的是,最晚在秦朝末年,这句话就已经在社会上流传了。

此语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

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毒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这才依依不舍离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这大概就是这句名言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出处了。

原句中的“毒药”,不是指有毒的药,“毒”是“毒口”的意思,也就是味道很不好。

本文标题:有关忠言逆耳的诗词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