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文学网,最全的爱情伤感短句,经典短句,及各类搞笑、个性唯美短句.欢迎收藏本站!
励志 | 爱情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诗词中有关秋的意象

诗词中有关秋的意象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5-03 10:34:36 阅读: 次

诗词中有关秋的意象

1.古诗词的意象 关于秋天的

1、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3、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5、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6、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7、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8、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9、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10,、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11、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12、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13、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14、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15、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2.请你谈谈 秋 这个词的在古诗词中意象和作用

一、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 《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王绩《野望》)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假如当是一篇作文或者作业的话,以上的文章大概就足够了,你可以参考后再修饰一下。

3.诗词中春与秋的意象

秋的意象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王绩《野望》)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春的意象春天,悄悄地来了。地上的冰雪融化了,慢慢浸渗入大地,给万物生长带去了新鲜的血液。

阳光也变得暖和,明亮了许多。在这样多彩的季节里,春!给人带来许多美的遐想,美的意境。

大地孕育着绿色的开始,人们也在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看着城市慢慢退却了冬的痕迹。远处的山依然披着银白的霞衣,为这春的开始又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洁白的霞衣养育了大地生长的万物,也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那就是生命的源泉。 看着眼前的一切。

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意念,让自己的心变的柔柔的,想起自己的生活,也想起了远方的朋友。你们都好么?冬雪和寒冷即将从心底退去,而留在心里的那份雪中缘还会深深的留在彼此的心里么?我爱雪!爱雪的纯净,清凉,更爱它悄无声息带给人们那美好的意境。

随着季节的流失,它又为孕育新的生命带来丝丝甘露。 爱由此而生。

生出许多新鲜与美丽,生命由此变的更加灿烂,绚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一切都将变的多姿多彩。

4.联系古诗,谈谈秋意象在中国文学中的意义

341102)江西省赣县田村中学 钟益忠 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一、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 《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王绩《野望》)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假如当是一篇作文或者作业的话,以上的文章大概就足够了,你可以参考后再修饰一下。

5.关于秋的诗,还要有意象(2首)

何处寻黄鹤?

只留下长空万里,

白云飞过。

昔日良宵成佳节,

疑是阴差阳错,

谁曾想千金一诺?

此情悠悠竟为何?

只好向天涯问过客:

镜中花,

水中月。

千古赤壁遗英烈,

风雨中大江南北,

龙腾虎跃。

群山尽染英雄色,

天上寒星闪烁,

五千年不甘寂寞。

醉卧长亭长叹息,

看人间花开花又落:

秋风起,

声瑟瑟。

6.联系中国古代咏秋诗文谈谈“秋”意象在我国文学中的意义

秋天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秋风萧瑟,草木枯黄,这种悲凉的氛围,正好给多愁善感的中国文人提供了一个抒发内心愁苦的机会。

当他们把这种情感熔入笔端时,中国的古典诗词里便产生了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特殊情感--"悲秋"情怀。 可以说,这种"悲秋"情怀是伴随着中国古典诗词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人把凄清的秋景与伤感的情绪联系起来,构成一种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例如《秦风.蒹葭》就生动地描绘了三幅深秋清晨的图景,用以烘托作者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及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但是,由于《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便成了"千古言秋之祖"。屈原在《湘夫人》中写道:"帝子降兮木北渚,目眇眇兮愁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和叶下"。

诗人巧妙地把主人公惆怅的心境同这一凄凉的秋景融合在一起。诗中流露出来的这种不可抑制的哀愁伤感之情,显然也是诗人长期遭放逐苦闷心情的自然流露。

然而,真正开创"悲秋"这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主题的人,并不是屈原,而是他的传人--宋玉。宋玉的名篇《九辨》一开头便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撩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文章第一次将秋景萧瑟与失意悲伤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悲伤"形式:采用以秋风、秋物、秋声、秋色为衬托,制造一种萧瑟冷落的气氛,并在这一气氛中抒发幽怨悲哀的情绪。

这或许是宋玉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贡献吧! 我查阅了大量有关"悲秋"的诗词,发现中国诗词中的"悲秋"情怀有三种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种是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很容易引起那些经历了种种生活艰难或已经年老的诗人内心的共鸣。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诗中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开头,描绘了一幅秋风劲吹,白云翻飞,草木黄落,北雁南归的秋景,最终以"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结尾,虽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青春不在,但悲伤中仍然带着豪壮。这是英雄人物特有的"悲秋"情怀。

第二种时抒发离别之苦。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而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无疑更是秋天中最易引人伤感,惹动归心的时刻。

在古典诗词中,秋月几乎成了是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特定意象,尤其中秋月圆更是举家团圆的象征。然而在这凄冷的季节里,游子们却无法体会到家人团聚的温暖,他们孤身一人,远在异国他乡,只能用手中的笔来倾诉内心的痛苦。

在这月圆之际,李白也许正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发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键在追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而苏东坡只好默默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思乡之情离别之苦在他们的诗中抒发的淋漓尽致。 重阳佳节,是一个思乡情绪最浓烈的时刻。

王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尽了天下离家远行人的共同心声。此时此刻,诗人所在的"异乡"一定也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庆贺团聚。

然而热闹是他们的,游子只能面对自己的影子独自品尝秋天的冷清寥落。或许诗人此时的一声感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经意竟成了千古绝唱。 其实,何止是中秋的圆月和重阳的菊花美酒,秋天的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都是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离别之苦,思乡之情的意象。

或许在诗人们的眼中,秋思是无处不在的。 游人苦,闺妇更苦。

古典诗词中有大量抒发闺妇受离别之苦的文章。寒夜秋宵,却独守闺房;更深夜半,却无法入眠。

窗外的牛郎织女七夕尚可相会,闺房中人却连丈夫的生死都无从知道,曹丕的《燕歌行》中写道:"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其中愁苦,真令人柔肠寸断。

又如陈玉兰《寄夫》云:"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感人至深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此外,温子升的《捣衣诗》,沈诠期的《思妇》,李白的《子夜吴歌》等诗,都是描写闺妇伤秋怀人的名篇。 第三种是抒发征人的伤秋之情。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群体,他们的特殊身份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悲秋"情怀。其中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的情感,又不失作为军人所特有的英雄豪迈,这是寻常人所无法体会到的。

同时由于他们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这就使他们的"悲秋"情怀多样化。例如:卢纶"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诉说的是征人生活的艰难困苦;王昌龄"黄昏独坐海风秋,无那金闺万里愁。"表达的是征人怀乡的痛苦。

"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边塞风光何等开阔,然而范仲淹看到的却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沙场秋点兵"的场景何等壮观,辛弃疾空怀"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壮志,到头来却只能感叹"可怜白发生",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悲秋"情怀不同于简单的感叹。

英雄迟暮,人生苦短;也不像游子思乡,闺。

7.唐宋词里的秋天有什么样的意象

萧瑟凄凉。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也有例外,比如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8.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分春、夏、秋、冬)

(一)春

什麽是「春」?春天降临时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映入眼帘的即是草长

莺飞、生意盎然的世界,遍地奼紫焉红给人生气蓬勃的感觉。

(二)夏

什麽是「夏」?在艳阳高照的夏日中,放眼望去,晴空万里,绿草如茵、枝繁叶茂,在浓荫的绿树下薰风徐徐拂过脸颊,,吹跑了燋金烁石般炎天暑月所带来的蒸人暑气。

(三)秋

什麽是「秋」?看著树叶慢慢被染黄,在秋决的凄凉气氛之下,彷佛万物都是静止的,连一点生息也没有,我想这就是秋吧!

(四)冬

什麽是冬?在这树叶凋零、水落石出的季节,寒冷的环境,松、梅为这冬季带来一丝丝的生意,点缀著冬天,展现他的美。

本文标题:诗词中有关秋的意象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
我们的努力,只为得到你最好的认可,请认准我们的网址。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