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远方”投稿|《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读完《非暴力沟通》后,收获颇多,对于像我这样不太善于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弱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于我,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让我干涸的心灵有了生机,与人沟通的技能也能得以调整。
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回忆和思考:为什么人会用语言或者行为暴力来解决问题,发泄情绪?一个人在处于情绪的边缘时,怎样才能遏制这种暴躁?暴力的情绪发泄方法有多大的危害?
过去的时光里,因先生工作忙碌,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使用了多少的暴力沟通,这其中的心酸艰难困苦和失败的滋味,只有我自己能体会。后悔过,自责过,难受过,好在孩子慢慢长大了,能体会体贴我的良苦用心了。但读完此书后,心中的感慨和收获仍想一吐为快:
作为家庭的一员,与家庭其他成员在说话沟通时,要尽量按照以下四部曲来进行:1、描述一个事实;2、说明自己的感受;3、解释原因;4、提出自己的要求。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观察事实,而不是作评论;第二步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想法,第三步是说出引起自己感受的原因,感受的根源是自己的需求,需求满足了,我们很高兴,如果不能满足,我们就不爽。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步是提出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明确地提出具体的要求。 我们要区分的是事实与评论,感受与想法,要求与命令的不同。为了获得对方这四个方面的信息,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表述,必要时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获得对方的信息。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同样也不要妄加揣测对方的意思。
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说到这样的话:“你怎么这么笨呢?”“那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看你那同学谁谁谁多听话,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呢?”“昨天和你说过的,怎么又这样了”……结果就会导致孩子不会的题干脆不做了,拖拉作业的依旧拖拉,甚至变本加厉,违反纪律的依旧我行我素。这样不恰当的沟通使我们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那具体该怎么做呢?书中给出了很理性的解决方案:观察和倾听。既要全面客观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分析原因,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与孩子沟通,复述事实,少做评论,关注当下,而不先入为主,引导他们学会去说出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理解行为背后潜在的需要。这样的沟通,我们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信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值得一读,但愿大家都能掌握智慧的沟通方法,优化各自的沟通方式,让工作和生活更加顺利、美好。
作者: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杨林知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