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 网络打赏的天空
作者: xiaobai 来源: 时间: 2023-09-01 00:15:03 阅读: 次

网络“打赏”成为互联网新宠,在多媒体上出现,也被人们表达出了不同的意义,或曰感觉心情,或曰草根文化的胜利,亦有曰为网民非理性的狂欢。打赏是宅文化的产物,在其迅速发展的当下,我认为应该理性赞助,赏我所爱。
网络打赏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种互利互惠的行为。它拉近了屏幕两端的距离,为交流建立独特的磁场。一方面,打赏者从作品中触发情感共鸣,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他们用物质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脚印,表达自己愉悦喜爱的真实内心,另一方面,在其“以资鼓励”的推动下,创作者有了现实的利益,在相似的兴趣和价值认同下,他们的表达欲望大大增强,成为助推文化生态良性运转的燃料。如果把“钱”这一冰冷的标签贴在打赏上,这便是对精神交流价值的漠视以及对文化创作本身的不尊重。因此,打赏“赏的不是钱”,但也不是瞬息万变的“心情”,究其本质,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认同和成果尊重。
---
回溯历史,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与壮大带动了与之需求相适应的“词”的发展;回归今日,源于生活的草根文化却长期在文化和娱乐精英垄断中受压制。当打赏作为一种新形式盛行时,垄断问题的突破口不寻自现,社会文化不再以阳春白雪为主流,内容丰富的“隐于小众背后的大众文化”揭开了红盖头,草根借助于这一块弹性极强的跳板,有了与明星比肩的可能,“小平台汇聚大视野”的新模式,使得通俗艺术和个性艺术的活泉水得以源源不断地喷发。如此,草根文化无疑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然而,打赏的表现形式是“亦善亦邪”的金钱,既然与金钱相关联,也就不免有人把二者挂上等号,于这时,打赏在本质上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自由交流,而成为社交媒体时代一种新型的诱惑型消费模式。千篇一律的美丽皮囊背后,是商家的精心包装;丰富惊艳的才艺之下,是音卡等虚假的欺骗。在利益的大草原上,经营者永远是匍匐在暗处的狩猎者,而消费者注定成为迷途的羔羊。经营者往往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诱导其“打赏”的额度不断加码,促使其“荷尔蒙”的冲动战胜平日的理智,达到圈钱的目的。
---
除此之外,有打赏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歧视链,这又将打赏病态发展为廉价的情绪消费,不仅使消费者沉溺于“为打赏而打赏”的虚无缥缈的快感中,更将正常的人际交往降格为一种金钱竞争,促使社会唯利益主义与攀比之风盛行,或居高临下,或奴颜婢膝,低层次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俘虏了大众的心,披着草根外衣的恶俗文化野蛮生长,社会正能量不断侵蚀,娱乐演变成一场可笑可悲可叹的滑稽戏,直至“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狄德罗曾说:“理智时常纠正感情的过于急促的判断。”因此,打赏绝不是情绪触发的行为,建立在独立思考下的价值认同与喜爱再加之理性的思考,才是其最好的归宿。
相关阅读
文章列表
友情提示: 喜欢我们网站的人,请收藏我们网址,以便下次更快捷进入,了解更多精彩的文化。
最新文章

最新消息
欢迎收藏